从《哪吒2》看道法——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从《哪吒2》看道法——道德与法治开学第一课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范例,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突破,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从灵魂与肉身的危机到家族纷争,从哪吒的冒险成长到复杂的人物关系,电影通过震撼的战斗场面和感人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深刻的育人故事。
据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3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哪吒2》电影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范例,具有深厚的育人资源,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育元素。
《哪吒2:魔童闹海》讲了什么
《哪吒2:魔童闹海》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冒险与成长的故事
灵魂与肉身的危机
天劫过后,哪吒与敖丙的灵魂虽得以保全,但肉身即将消散。太乙真人为拯救他们,决定用七色宝莲重塑肉身,然而这一过程充满变数,每一次法力运转、每一丝灵气波动,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节点。
家族纷争与陈塘关危机
东海龙王敖光为了给爱子敖丙报仇,不惜与申公豹勾结,借助西海龙王敖闰的裂空之力,率领海妖族兵围陈塘关。一时间,岩浆倾泻,海水倒灌,陈塘关陷入了一片火海与汪洋之中,百姓们流离失所,生命危在旦夕。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全力抵抗,但局势严峻。
哪吒的冒险与成长
哪吒为了拯救敖丙,在七天内勇闯昆仑,夺取琼浆。他在守护正义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同时也在家族责任和友情之间艰难抉择。在此过程中,哪吒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强大敌人,还要应对自身力量难以掌控的问题,他备受排斥、饱受误解,但内心痛苦却从未言弃,以实际行动证明自身的价值,逐渐成长为真正敢于担当的少年英雄。
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感
敖丙在背负家族使命的同时,也在探寻自我救赎的路径,他与哪吒之间的友情羁绊,在共同对抗黑暗势力的进程中愈发深厚。申公豹表面助纣为虐,实则暗中偷运粮草、救助百姓,有着出人意料的反转。李靖夫妇为了保护哪吒和陈塘关百姓,不惜石化诈死、鼎中化丹,展现出伟大的亲情。此外,申公豹家族中父亲自断双臂以护子,弟弟在怀中凋零的哭戏,以及金吒木吒暗中送药,敖丙残魂护体等情节,都展现了丰富的亲情与友情。
震撼的神仙大战
影片打造了九场震撼战斗,如陈塘关围城战中万妖压境对抗天兵列阵,李靖一剑斩出百米沟壑;土拨鼠妖王战中哪吒以疯狂打法对抗萌态百出却暴走的妖王;申公豹弑父局中的瞬移斗法,刀光电闪;石矶魔镜战中哪吒六臂狂舞;龙宫岩浆炼狱中定海神针破天而起,四海龙王集体反水等,每一场都堪称视觉盛宴和情感大戏。
伏笔与未来展望
影片结尾定海神针坠落东海,预示着类似猴哥般的逆袭;十二金仙集体亮相,姜子牙、杨戬纷纷预定出场;截教阐教封神博弈,元始天尊亲自编纂封神榜,暗示着中华神话IP将开启全新的《封神演义》宇宙。
《哪吒2》的育人故事
故事1——打破标签,激发潜力
电影中,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魔童”的标签,受尽误解和偏见,但他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努力抗争,最终成为守护陈塘关的英雄。思政课教师在育人方面,可以用这个故事鼓励那些被认为成绩不好或有其他缺点的学生,帮助他们放下外界强加的标签,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故事2——坚守信念,砥砺前行
电影中,哪吒始终坚守守护陈塘关、保护百姓的信念,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都不曾放弃,体现了哪吒的顽强意志。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如高三备考的压力、考试的失利等,要像哪吒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故事3——团队协作,凝聚力量
电影中,哪吒在与邪恶势力对抗的过程中,与敖丙、太乙真人等伙伴携手合作,共同战胜了强敌,展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活动或游戏,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故事4——亲情包容,理解尊重
电影中,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面对哪吒的“魔性”和叛逆,没有一味地斥责,而是给予他理解、包容和爱,体现出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包容、尊重与友爱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中学习,当孩子犯错或出现问题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爱去感化和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让学生去感受亲情之爱,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故事5——自我反省,实现成长
电影中,哪吒在成长过程中,有过迷茫和错误,但他通过自我反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实现了从“魔童”到英雄的蜕变,体现出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要学会自我反省,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改进自己,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