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长篇小说家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长篇小说家
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明清小说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从元末明初到清朝末期,众多杰出的作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长篇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
小说之父施耐庵
被誉为“中国长篇章回小说之父”的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他的代表作《水浒传》讲述了北宋年间,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绿林好汉聚义水泊梁山对抗朝廷的故事。施耐庵在作品中展现出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将“替天行道”“官逼民反”作为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他的《水浒传》是第一部白话写成的古典长篇小说,为古代说书体小说语言艺术树立了高峰。施耐庵善于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用精雕细刻的笔法塑造出鲜明的个性。总的来说,《水浒传》的人物塑造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历史演义罗贯中
擅长写历史演义的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他的代表作《三国志演义》通过演述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以及人民群众在军阀混战下所过的颠沛流离、惨遭杀戮的痛苦生活。罗贯中在故事情节方面最善于造势,通过矛盾冲突,造成紧张气氛,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三国演义》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长篇小说之先河。
神魔小说吴承恩
神魔小说之父,非明朝吴承恩莫属。他的《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著作丰富,形式多样,除《西游记》《禹鼎志序》《花草新编》外,还有多类体制。吴承恩坚守个性,反对复古,作品风格迂疏漫浪,注重细节描写,常通过作品反讽现实生活。吴承恩首创分类选词,其所著《西游记》开创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全新品类。全书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降妖伏魔,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人、精、怪、神都写得有血有肉。吴承恩倡导人性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他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奇书兰陵笑笑生
兰陵笑笑生,大致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山东兰陵人,是明代“第一奇书”《金瓶梅》的作者。《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描写了上自皇帝下至市井细民的各阶层人物,围绕其生活和家庭从发迹到衰败的兴衰史展开,展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画面。兰陵笑笑生在创作时,通过铺陈情节、设置矛盾、刻画人物等手法,将自己的个人思想和情感寄托在作品上,这反映出了他极为明显的创作主体意识。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及其可悲的结局,深刻地展现了不对欲望加以节制的可怕后果。兰陵笑笑生开创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并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并且他的这种创作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方法,不仅仅对《红楼梦》产生了很大影响,还对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仁治暴许仲琳
《封神演义》,明代长篇神魔小说。是一本世代累积型小说。相传作者是许仲琳。《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故事为主体,将诸多历史人物、神魔形象糅合其中。前三十回主要描写商纣王的暴戾无道,后七十回写商周战争,主要是相助双方的神魔斗法,最终商朝落败,纣王自焚而死,姜子牙持榜封神。小说中有对商纣王的暴虐统治的批判,宣扬“以仁治暴”“以有道伐无道”的思想,另一方面却充满了“以周代商”的宿命论和“三教合一”思想。《封神演义》虽为神魔小说,却对商朝末年这段史实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所用的“榜”的这种小说结构模式也为后来的小说家起到了参考作用,本书成书后,对道教部分神职做出了增补作用。在非汉语地区,本书以及本书改编的故事也流传广泛。《封神演义》就是“三分实事,七分虚构”。《封神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历史与神怪题材相结合的典范,其想象力丰富,以浪漫传奇之笔写神仙斗法、破阵斩将的故事,增加了小说可读性。本书中出现了众多人物形象,大多数人物单调重复,忽略内心世界描写,无非是在天定的劫数中扮演既定的角色,工具化明显,基本上是“类型化”写法。
世情小说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产生的一部杰出的世情小说,作者是西周生。全书以明代前期为背景,写了一个两世姻缘、轮回报应的故事。前二十二回写晁源携妓女珍哥打猎,射死一只仙狐并剥了皮,后娶珍哥为妾,虐待妻计氏,使之自缢而死,此是前生故事。二十三回以后是后世故事:晁源托生为狄希陈,仙狐托生为其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其妾童寄姐。在后世姻缘中,狄希陈变成一个极端怕老婆的人,而薛、童则变成极端悍泼的女人。她们想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残忍办法来折磨丈夫。而狄希陈只是一味忍受。后有高僧胡无翳点明了他们的前世因果,又教狄希陈念《金刚经》一万遍,才得消除冤业。全书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同时,作者对现实人生却又相当清醒,体察得很深切,描绘出相当丰富的真实而鲜活的世态人情。《醒世姻缘传》对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解剖,是一部非常杰出的中国古代世情小说,其在塑造人物、梳理故事等手法方面都是同类小说的杰出者。《醒世姻缘传》受《金瓶梅》的影响,写社会家庭间的寻常细事,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对城乡下层社会的描绘更富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作者对人情世态,揣摩得深切,在写实的基调上,往往加些夸张之笔,显示出其人其事的滑稽可笑,形成讽刺艺术的效果。小说中出现的各类人物,大都写出各自独具的那种卑陋的势利嘴脸,可说是写尽众生相。小说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趣。这些都表现了小说的艺术成就。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十七世纪最好的写实小说,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教育史、经济史的学者,研究十七世纪中国,都必定要研究这部书。
独一无二曹雪芹
曹雪芹,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作者。他凭一部《红楼梦》就封神的伟大小说家!曹雪芹一生多才多艺,但存留下的作品,除《红楼梦》外,均已散佚。他所著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和总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了巨著《红楼梦》。但后续还对内容进行改写或修订,直到死前他还一直在伏案苦写这部巨作。《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和总结,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经典之一,和《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曹雪芹最重要的成就是创作了《红楼梦》。《红楼梦》是以贵族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贵族之家贾家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黑暗和罪恶。小说从生活的内在联系出发,以爱情悲剧为主线,又涉及到贾府内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曹雪芹通过悲剧写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时代,同时又在故事中寄予了一个理想王国的形态,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色彩。而曹雪芹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也为中国以后的小说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人评价,曹雪芹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可勘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相提并论。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的《红楼梦》,其思想与艺术达到双高峰。这在小说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红楼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而作者曹雪芹理所当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
武侠小说石玉昆
石玉昆,清代小说家,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石玉昆主要在北京书场说唱子弟书,其唱腔独创一格,人称“石派书”或“石韵书”。尤以演唱《包公案》著称。石玉昆代表作《三侠五义》,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发生了重大影响。《三侠五义》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也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它的出现,表明近代传统的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完全合流。小说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前60回,主要写包公断各种奇案冤狱以及锄庞昱、葛登云和为李太后伸冤等故事,其中穿插南侠封“御猫”,五鼠闹东京并归服朝廷和授职事。后60回,以颜查散为中心,写他在白玉堂等众侠客义士协助下,剪除襄阳王赵爵等诛强锄暴的故事。《三侠五义》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特别是对侠客义士的描绘,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气息。《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
讽刺小说吴敬梓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出身科举世家,早年多读四书五经,常习八股文章。科场接连失意,转而渐次潜心于创作《儒林外史》一书。《儒林外史》,中国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全书以文人群体为创作背景,紧扣反映“功名富贵”这一主旨,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托明写清,描绘了大量各色面貌的文人形象,其间亦有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着墨,赞扬了不慕功名利禄的正直知识分子,揭露鞭挝了醉心科举、追名逐利、堕落成贪官污吏或土豪劣绅的无行文人。吴敬梓的小说构思新颖,自成一家。建构出了一种看似组织松散、实则细密交织的多线条叙事单元,继而创造了“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俱来,亦与其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艺术风貌,颇具分则独立成幅,合则宛然长卷之意。吴敬梓对讽刺艺术的不凡驾驭,亦尽皆彰显在《儒林外史》一书中,其间又多以“讽刺写实、秉持公心、婉而多讽、悲喜交融”而著名。同时吴敬梓的小说讽刺艺术发挥,内中又时常暗含着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一改传统小说描摹人物的常规范式,主打以白话散文式的细腻白描和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来勾勒人物性情心术。后人评价,《儒林外史》出,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讥世之书,则莫如吴敬梓之《儒林外史》。
谴责小说李伯元
开清末谴责小说之先河的是谁?他就是李伯元。李伯元是晚清时期的作家、报人、小说家,曾先后创办多部作品。他的作品以嬉笑怒骂之笔,描绘了清朝末年的官场和社会腐朽现象,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量颇广。李伯元的作品以尖锐的讽刺和批判著称,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官场现形记》,这部小说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官场现形记》由三十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而是由几十个独立的故事构成。这种结构使得小说能够全面而细致地描绘官场的各种现象和人物。李伯元对故事里的种种人物,都持一种无差别的描写态度,白描式地写出他们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没有明确的道德批判或同情,评判由读者自己做出。《官场现形记》写了三十多个官场故事,涉及十一个省市,大小官吏百余人,上至太后、皇帝,下至佐杂、小吏,就官场题材而言,比之历代文学写官场面之广、层次之多,确属空前。李伯元的作品在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嬉笑怒骂、幽默讽刺的语言诙谐而直接地撕破官僚的虚伪面具,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省。小说多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只是改易了姓名而已。这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官场现形记》不仅面向整个市民阶层,具备有效反馈读者信息的特点,还揭露了平常百姓未知的事情,使读者感到震撼和深思,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因此,《官场现形记》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官场现形记》以当时的现实生活为写作素材,成为近代文学史的一个重大发展,被称为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
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上,明清小说,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光,它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夜空!中华民族,有引以为傲的悠久文化。只有全民热爱,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亦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