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叶甜春:未来中国芯片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应发力“路径创新”|硅基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叶甜春:未来中国芯片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应发力“路径创新”|硅基世界

引用
钛媒体
1.
https://m.tmtpost.com/7246354.html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美国、欧洲对华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中国芯片产业如何应对挑战、实现自主创新?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在2024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应通过"路径创新"实现突破。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秘书长叶甜春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叶甜春表示,尽管当前面临"逆全球化"形势,但中国芯片产业不能抛弃全球化,而是要"扭转逆全球化",实现"再全球化"。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需要重塑全球产业体系和格局,坚持"以我为主"的全球化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

叶甜春强调,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实现自主创新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他指出,单纯依靠"补短板"和"替代"不是发展的主题,而是要通过创新锻造长板,走出新的发展路径。因此,中国需要发展芯片设计产业,实现"路径创新"。

开辟第二战场

叶甜春提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像"抗日战争"中开辟晋察冀根据地一样,开辟第二战场。这意味着要建立完整的生态体系,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他建议,中国应该减少对传统制造路径的依赖,转而加强应用和设计创新,特别是在北京等具有优势的地区。

全球半导体产业形势

  • 2021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
  • 2023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同比下降11%,约合5200亿美元,但预计2024年将增长超过15%,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
  • 中国市场层面,2023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21.48万亿元规模,芯片进口额从2021年的2.79万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2.46万亿元。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

  • 2024年9月5日,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长达133页的管制政策清单,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在量子计算、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出口限制。
  • 荷兰政府随后跟进,实施所有光刻机出口审批,并要求对中国企业的机台设备服务需要取得许可。

未来展望

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同时,他指出,到2025年中国芯片行业人才缺口将达到80.37万人左右,强调了持续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