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新制上路 主動式ETF規模三年目標2千億
金管會新制上路 主動式ETF規模三年目標2千億
金管会近日宣布一系列法规修正,允许主动式ETF及多资产被动式ETF的发行,为投资人带来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首档产品最快将于2025年第一季上市,目标在三年内达到2,000亿元市场规模,为台湾资产管理市场注入新动力。
主动式ETF与多资产ETF:特色与影响
主动式ETF由基金经理人运用灵活策略选股,目标超越市场指数绩效,名称将明确标示「主动式」,方便投资人辨识。多资产ETF则突破单一资产类别限制,结合股票与债券,提供稳健的资产配置选择,满足不同风险属性的需求。
此次开放的新制也强调资讯透明度,主动式ETF需按季揭露持股细节及绩效指标,若实际绩效与目标差異过大,需向投资人说明原因。这些规定提升投资信心并有助于市场规范化。
ETF受益凭证亦纳入融资融券範围,进一步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操作灵活性。金管会表示,17家投信业者中已有15家表達发行业务意愿,市场反应热烈。
过去台湾ETF主要以被动型为主,追蹤特定指数表现。随着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被动型ETF已趋同质化,导致投资人难以区分。主动式ETF的引入则结合了灵活选股与交易所交易的优点,有望成为市场新宠。
全球首档主动式ETF于2008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场上知名的產品包括ARKK及JPST等,其成功经验显示主动式ETF具备吸引投资人的潜力。台湾市场则预计先推出股票型及债券型主动式ETF,并采每日公开淨值及投资组合的全透明做法。
主动式ETF虽具灵活性,但相较被动式ETF,费用率较高且换股频率更频繁,可能引发较大波动。此外,资讯揭露規範可能影响市场接受度。美国市场已发展出半透明ETF以解決相关問題,台湾未来的規範方向值得關注。
金管会新政策不仅拓展了投资工具种类,还提升市场透明度,对投资人与业者而言均為利多。主动式ETF及多资产ETF的引入,標誌著台湾ETF市场的轉型,預計將為投資策略帶來更多可能性,並進一步活絡資產管理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