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位“一根筋”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位“一根筋”的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救国,历经四任皇帝,却始终报国无门。他笔耕不辍,六十年间创作万首诗,成为古代存世诗作最多者。本文将带你走进这位"一根筋"的爱国诗人的传奇人生。
公元1210年1月26日,八十五岁的陆游躺在冰榻上,他写下了遗书,内容不是财产分配,而是我们熟悉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个"一根筋"的爱国诗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收复失地。"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他毕生的遗憾;"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他对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始终怀揣着希望。
公元1161年,金军大举入侵南宋,陆游得高宗召见,慷慨激昂,请缨北伐。这与朝廷主和派的立场背道而驰,最终落得个罢官的下场。
公元1162年,宋孝宗开始启用主战派,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的陆游感觉终于遇到了知己,为了报答孝宗的知遇之恩,他更加尽心尽力,献计献策,谋划对金作战。
然而,在那个仍然是主和派为主流的南宋朝堂,陆游无疑会遭到排挤。在一次得罪孝宗亲信后,他被贬为镇江府通判。在接下来的三年中,陆游又遭遇三次被贬。
陆游回到老家山阴隐居。也许一次次的打击,让已经四十二岁的陆游心里多了份淡然,和家人过起了轻松的田园生活。然而,平静的生活隐藏不了诗人内心渴望收复失地、保家卫国,驰骋战场的热辣滚烫的人生理想。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陆游喝着最烈的酒,写着最好的诗。
一个两鬓微白的中年男子,在夜深的雨夜流着眼泪,是悲,报国无门的痛苦,是感慨心有壮志却力不足的无奈。
后来,陆游在四川担任了一个相当于军事参谋长的职位。在抗金前线,陆游的生命被注入了新的激情和活力。在这里是他最快乐和最有成就感的时期,他的诗也达到了创作的高峰。
在这里,他穿上战袍,跨上战马,腰配宝剑,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他把战场看成最令人兴奋的地方。虽然这段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却是他终生难忘的记忆。
从公元1172年开始,到陆游六十岁时,他的命运都是在短暂做官,持续被贬中循环往复。从六十岁到生命的终结,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山阴老家度过。
公元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带着一生未尽的梦想离世。他的一生浮浮沉沉,但无论遭受多少磨难,始终不忘初心,没有放弃希望,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坚定地相信,定会有收复中原失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请在上坟时一定告诉他。
本文原文来自豆瓣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