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尺寸标注完全指南:三要素解析与实例详解
工程图尺寸标注完全指南:三要素解析与实例详解
尺寸标注是工程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装配精度。本文将详细介绍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要求和具体方法,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尺寸标注技巧。
尺寸标注的原则
尺寸标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正确:尺寸标注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 完整:所有必要的尺寸都应标注齐全,不能遗漏。
- 清晰:尺寸标注应清晰易读,避免与其他图线重叠或混淆。
- 合理:尺寸标注应便于加工和检验,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 物体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程度无关。
- 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注明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 物体的每一尺寸,在图样中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
- 图样中所注尺寸是该物体最后完工时的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尺寸的组成(重点)
标注尺寸应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的终端形式和尺寸数字。
1. 尺寸界线
表示尺寸的度量范围。
- 线型:用细实线绘制。
- 表示方法: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直接利用它们作尺寸界线。
2. 尺寸线
表示尺寸的度量方向。
- 线型:用细实线单独画出。
- 表示方法: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他图线的延长线上,尺寸线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注意与尺寸界线的区别)
分析:主要考察尺寸线与尺寸界线的区别。尺寸线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他图线的延长线上,尺寸线与所标注的线段平行,而尺寸界线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直接利用它们作尺寸界线。
3. 尺寸线终端
主要有箭头、45度斜线,小圆点等。(注意箭头的画法)
以下都是不正确的标法
4. 尺寸数字
表示物体尺寸的实际大小。尺寸数字一般应标注在尺寸线的上方或中断处。
综合举例
- 指出图中标注错误,并正确标注
- 尺寸标注时,主要考查对尺寸终端形式(箭头)的标注和尺寸数字的标注,例如:
零件图的内容
- 零件图的内容和作用
一张完整的零件图由图形、完整的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组成。
1)零件图中需要用一组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2)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能满足制造、检验、装配所需要的所有尺寸;
3)说明零件在加工、检验、装配、调试过程中所需的要求;
4)零件标题栏中的内容包括:零件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的编号以及设计、绘图、描图、审核人员的签名。
填写标题栏的注意事项:
1). 零件的名称要精练;
2). 零件图样的编号可按隶属编号和分类编号进行编制(机械图样常用隶属编号),图样编号有利于图样的检索;
3). 零件的材料要用规定的牌号,不得用自编的文字或代号表示。
轮盘类零件尺寸标注及分析
倒角大小×倒角度数°这是规定的标法,当倒角度数为45°时,可简化标为C倒角大小,所以说2×45°可简化为C2,也就是说2×45°与C2的标注是一个意思, 这是零件的一种工艺结构。 在GB/T4458.4-2003《机械制图 尺寸注法》中关于倒角5.9条是这样规定的: 45°的倒角可标注成C2的样式,非45°倒角应在图上单独标出角度,并单独标出长度,而不能标成2×30°的样式。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为了把零件内、外结构和形状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又能使读图方便、绘图简便,必须通过读零件的了解,认真考虑主视图的选择和其它视图的数量、画法,并且对零件表达的合理程度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逐步提高。
1、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零件表达方案的核心,它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读图和绘图是否方便,一般从下面两方面考虑:
1)主视图中零件的投影方向——形状特征原则;
2)主视图中零件的摆放位置——加工位置原则、工作位置原则、自然位置原则。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中的尺寸是加工、检验的依据,是零件图的重要内容之一。零件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依然是:完整、正确、清晰、合理四个方面。前三点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要求一样,本章侧重于零件尺寸合理性要求。
零件尺寸的合理性是指从零件的设计和加工需要出发,合理的选择基准和进行尺寸标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的积累。
尺寸基准
基准是指零件在机器中或在加工、测量时计量尺寸的起点。即基准是一些点、线、面,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部件中的位置或加工时在机床上的位置,从这一方面分,基准有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从另一方面,基准又分为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 对称中心面、端面、轴肩。
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 设计基准——根据零件的结构和设计要求选定的基准
设计基准是在零件结构设计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器、部件中的位置及其几何关系的基准。一般作为基准的要素是接触面、对称面或主要的回转轴线
2、工艺基准——为便于加工和测量而选定的尺寸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用来装夹定位、测量、检验零件已加工面时所用到的零件上的一些点、线、面。
(1)主要基准与辅助基准
任何一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所以至少有三个基准。其中,决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称为主要基准,增加的基准称为辅助基准,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之间一定有尺寸联系。
主要基准最好与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都重合,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合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当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则主要考虑设计基准,即主要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
(2)尺寸的配置形式(坐标式、链式、综合式)
a.坐标式(同一基准)
所有尺寸从同一基准注起,优点是任一尺寸的加工误差不会影响其它尺寸的加工精度。
b.连续式(链状式)
所有尺寸依次标注,后一个尺寸分别以前一个尺寸为基准, 后面受前面尺寸加工误差的影响。
c.综合式
这种标注是上述两种尺寸配置形式的综合,尺寸的加工误差都累积到空缺未注的那一个尺寸上,这种标注形式在实际应用中最广泛 。
合理标注尺寸的一些原则
1、合理选择尺寸基准
根据使用要求,零件的结构、位置和装配关系确定后则设计基准就确定了,工艺基准则据不同的加工方法而各不相同。
2、零件的重要尺寸应直接注出
3.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将不重要尺寸设为开口环
4.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
5、标注尺寸应便于加工
6.相同工种加工的尺寸集中标注;加工与非同加工面的尺寸分开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