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你准备好了吗?
换牙,你准备好了吗?
换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通常发生在6岁到12岁之间,标志着他们从幼儿向青少年迈进。这一过程不仅涉及牙齿的更换,更与儿童的口腔健康、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了解换牙期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口腔健康,还能让孩子在这一阶段更加顺利健康成长。
儿童换牙的基本过程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分别是乳牙和恒牙。乳牙俗称“奶牙”,共有20颗,从胚胎第2个月开始形成,出生后6个月左右萌出,到2岁半左右全部萌出。恒牙有28或32颗,从胚胎第5个月开始形成,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随后乳牙便按一定的顺序和年龄逐次脱落而相继被恒牙替换。6至12岁期间,孩子嘴里既有乳牙又有恒牙,医学上称为混合牙列。12岁以后,嘴里全是恒牙,医学上称为恒牙列。
换牙时孩子的表现
当新生的恒牙开始向口腔萌出,孩子的乳牙会在6岁左右开始出现牙根吸收,逐渐松动,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的,不敢咀嚼食物,由于牙龈会受到摩擦,还可能导致轻微出血。换牙的顺序通常遵循“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最先替换的是下门牙,随后是上门牙,接着是侧切牙、尖牙和磨牙。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口腔清洁,因为食物、软垢容易堆积而导致牙龈炎。到12至14岁时乳牙会全部被恒牙替换。每个孩子的换牙时间可能略有不同,家长无需过度担心。
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家长要关注牙齿的生长情况:如果出现乳牙松动,牙龈轻微出血,孩子咀嚼时牙疼等现象就说明可能开始换牙了;有的孩子乳牙迟迟不掉,会出现“双排牙”;如果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乳牙早失,可能会出现恒牙的错位或者出现影响牙齿正常萌出和牙列正常发育的错合畸形,都需要我们及时去口腔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另外,小朋友在换牙期间的饮食也需要注意,要多吃含纤维素高,有一定硬度的食物,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咀嚼运动牵动面部及眼肌运动,促进牙床、颌骨和面骨的发育。避免粘性、甜腻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影响牙齿生长和健康。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腐等,有助于牙齿的生长。这时候的小朋友常常会主动要求自己刷牙,但父母应明白这个年龄孩子手的精细运动能力尚未形成,还不能真正刷干净牙齿。因此,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每日早晚独立刷牙,还需要在孩子刷完后帮孩子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晚上睡觉前不要吃甜食,不要喝加糖的牛奶、饮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在人睡着的时候最活跃,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头舔或者用手指掰动松动的乳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家长应每隔3至6个月带孩子到口腔医院检查牙齿的健康,及时处理口腔问题。
换牙期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牙齿松动怎么办?
当发现牙齿松动时,家长应告知孩子不要用手频繁晃动牙齿,以免损伤牙龈。同时,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乳牙从牙根开始松动到真正掉下来,通常会持续几个月。如果牙根完全脱离了,轻微的旋转就会让他掉下来,但不可勉强,更不能猛拉。因为如果牙根尚未完全吸收,强拉的后果很容易造成损伤和感染。
问题二:换牙太早会有什么问题?
一般孩子们第一颗牙齿替换是在5-7岁之间,换牙过早可能与先行的乳牙根尖周病变、外伤或过早脱落有关,保护乳牙健康是防止恒牙早萌的重要治疗环节。所以当孩子的乳牙出现问题,一定要尽早就诊。
问题三:牙齿迟迟未掉,新牙长得慢怎么办?
新牙的生长速度因人而异,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若恒牙在超过替牙期仍没有萌出,或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了解原因进行相应治疗。
问题四:掉牙后如何护理?
乳牙脱落后,家长应引导孩子温水轻轻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注意漱口时避免用力过猛,以免破坏血凝块刺激伤口。避免过硬、过烫或辛辣食物。叮嘱孩子不要用舌头舔伤口,以免刺激伤口或导致感染。同时,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这一过程,将掉落的牙齿作为成长的纪念。
问题五:根管治疗影响换牙吗?
孩子龋齿引起了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需要进行牙齿的根管治疗,根管治疗以后,牙齿的炎症能够得到控制,不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不会影响换牙。建议家长发现孩子有龋齿了尽早带孩子到口腔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儿童换牙是一个自然且重要的生理过程,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一阶段,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同时,家长也应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换牙带来的挑战,将这一过程视为成长的一部分,自信的笑对人生。
本文作者为汉中市口腔医院副院长张弘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