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创世界纪录!中核集团在中东展示“核能+新能源”解决方案
中国“人造太阳”创世界纪录!中核集团在中东展示“核能+新能源”解决方案
1.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新华社)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T历经15万多次实验,最终实现“亿度千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攀上新的科学高峰。
2.中核集团在中东能源会议上展示“核能+新能源”解决方案
(新华社)1月14日,第十七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中核集团首次在中东地区展示了核能一体化沙盘模型及高温气冷堆模型,全面展示了其“核能+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为期3天的峰会作为当天在阿布扎比国家展览中心开幕的“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的一部分,吸引了来自全球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455家企业,其中包括中核集团在内的近80家中资企业。展会期间,中核集团通过沙盘演示和专题主旨演讲,介绍了集团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能与石化产业耦合及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本届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以“加速可持续进程”为主题,涵盖全球气候金融论坛、绿色氢能峰会等多个分论坛,旨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合作。
3.国内首个在役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改造项目DCS发运
(核动力院)1月20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顺利完成国内首个在役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改造项目DCS发运。本项目是对核电厂“中枢神经”系统的改造,属于全国首个在役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改造项目,也是核动力院承接的首个在役核电厂的重大仪控改造项目,被誉为“换脑手术”。
秦山二期1、2号机组之前使用的过程仪表保护测量机柜(KRG-P)已运行二十余年,急需开展数字化改造。此次顺利发运,标志着核动力院在役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在役核电厂安全级数字化改造项目的示范模板,为后续开展数字化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浙江三门核电3号机组钢穹顶吊装成功
(中国核建)1月22日10时8分,浙江三门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屏蔽墙钢穹顶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3号机组核岛土建工程进入尾声。
5.西物院与中辐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辐院)1月16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在山西太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
当前,在核能“三步走”战略的推动下,核聚变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但也面临着缺乏监管先例、法规标准体系有待健全等管理问题和一系列辐射安全相关的技术难题。中辐院具有丰富的辐射防护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双方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核聚变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6.中广核电子束辐照技术首次应用于育种领域
(中广核)日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电子加速器育种平台启动仪式在湖南浏阳举行。该平台的顺利启用,标志着中广核电子束辐照技术首次应用于育种领域,将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建设、高抗高品质育种等提供了核技术应用高端技术装备支撑。
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围绕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总要求,聚焦电子束技术在育种、保鲜、灭菌等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在全国推进“科技+农业”项目。平台建成后,将填补湖南省农科院在加速器应用领域的空白,使其在全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系统中率先拥有γ射线、电子束和X射线于一体的辐射诱变平台,将在种质资源创制、突破性品种选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7.中辐院加入全国核辐射突发事件生物剂量网络联合实验室
(中辐院)近日,中辐院被正式纳入全国核辐射突发事件生物剂量网络联合实验室,成为全国入选的7家机构之一,充分展现了该院在生物剂量学领域的硬实力。该网络联合实验室旨在强化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响应能力,更为迅速、有效、规范地开展生物剂量估算相关工作。中辐院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辐射防护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在放射医学与环境医学领域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及能力条件,此次获批加入,可以从技术体系、人员配置和硬件平台等方面为网络联合实验室提供有力支撑。
8.2025年美核能产业值得关注的五大进展
(中核智库)美国2024年在推动民用核能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预计美国2025年将在下述五个领域延续上一年良好发展势头,持续取得新成果。
一是帕利塞兹核电厂重启。该电厂拥有一座于2022年5月停运的80.5万千瓦压水堆。二是签署铀浓缩服务供应合同。能源部2024年宣布将向六家企业授予低浓铀供应合同,以及向四家企业授予高丰度低浓铀供应合同。三是资助先进小型轻水堆示范项目。能源部清洁能源示范办公室将选择资助2个先进小型轻水堆示范项目。四是在运机组延寿。核管会已于2025年1月初批准蒙蒂塞洛核电厂1号机组二次延寿。预计核管会2025年还将批准萨默尔核电厂1号机组二次延寿,并批准3台机组包括佩里核电厂1号机组、代阿布洛峡谷核电厂1号和2号机组首次延寿。五是示范核能制氢。两座核电厂有望建成并投运核能制氢示范设施。
9.越南首台核电机组将于2030年投运
(中核智库)1月5日,越南总理范明政近日在核电厂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强调,位于宁顺省的首台核电机组必须在2030年越共成立100周年之际建成投运。
范明政指出,发展核电对推动越南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为实现两位数的GDP增长目标,电力增速需达每年15%至18%。
10.核能发电量2025年将创历史新高
(中核智库)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核能新纪元之路》报告显示,全球核能发电量有望在2025年创历史新高。报告强调,若能有效解决成本、建设周期和融资等关键挑战,核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占有重要位置。
报告指出,全球对核能的兴趣正迎来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的新高潮。目前,已有超过40个国家表示支持扩大核能应用。全球范围内,63台核电机组正在建设中,总装机容量超7000万千瓦,处于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过去五年,全球约15%的核电机组(60多台)决定延长运行寿期。近三年,核能领域年度投资额增长近50%,突破600亿美元。同时,小堆正日益受到私人资本青睐。报告认为,小堆的引入有望降低融资成本。若能获得政策支持,到2040年,小堆装机容量有望达到8000万千瓦,占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