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告流程怎麼走?律師解析撤告的條件與程序
撤告流程怎麼走?律師解析撤告的條件與程序
在台湾,某些刑事案件属于"告诉乃论"之罪,意味着这类案件的侦查与起诉须由告诉人提出才能进行。作为告诉人,您有权利随时撤销对被告的告诉,即"撤告",让检察官终止诉讼程序。本文将由律师详细解说明撤告流程的各个面向,包括撤告的条件、具体步骤以及相关的法律效果,让您清楚了解如何顺利完成撤案,终止司法程序。
1. 什么是撤告?撤告的含义与目的
撤告是指被害人主动向法院表示不愿意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希望停止法律诉讼的一种法律行为。通过撤回控诉或取消告诉,被害人可以选择不再继续诉讼程序,使得案件得以终止,避免双方继续消耗司法资源。
(1)撤告的定义与性质
撤告是一种诉讼行为,通过被害人主动向法院声明,表示不再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撤告可以是撤回自诉或撤回告诉,一旦撤告生效,案件就会终结,加害人无须再面对刑事处罚。撤告属于被害人的权利,但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恢复的决定。
(2)撤告的目的与优点
撤告的目的在于化解双方的争议,避免冗长的诉讼过程,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通过撤告,被害人可以选择与加害人和解,寻求其他补偿方式,或是基于其他考量而放弃追诉。
撤告的优点包括:
- 节省诉讼时间与金钱
- 避免双方关系恶化
- 寻求其他更有利的解决方案
- 减轻被害人的心理压力
(3)撤告与撤回告诉、自诉的区別
撤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撤回告诉和撤回自诉两种情形。撤回告诉适用于告诉乃论的案件,即被害人告诉权主导的案件;撤回自诉则适用于纯自诉案件,即被害人自行提起诉讼的案件。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一旦撤回,案件便会终止,法院不会再进行审理。
2. 撤告的适用情形与条件限制
在台湾的刑事诉讼中,并非所有案件都可以随意撤告。撤告的适用情形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被害人必须了解这些规定,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益。以下就撤告的适用范围、期限、次数限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哪些案件可以撤告?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告诉乃论罪的被害人才有撤回告诉的权利。常见的告诉乃论罪包括伤害罪、公然侮辱罪等。这些罪名的特点是,检察官必须经过被害人的告诉才能起诉,被害人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撤回告诉,使案件撤销。
相对地,非告诉乃论罪的被害人虽然可以提告,但没有撤回自诉的权利。例如强制性交罪、杀人罪等,即使被害人事后想和解,也無法撤銷案件,檢察官仍會繼續偵查或起訴。
(2)撤告的期限与次数限制
即使是告诉乃论罪,撤回告诉也有一定的期限和次数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告诉人必须在第一审辩论终结前撤回告诉,否则即丧失撤告的权利。此外,撤回告诉之人不得再行告诉,也就是说,每个案件只能撤告一次,不能反复告诉和撤回。
另一方面,告诉乃论罪也有告诉期限的限制。如果被害人在案发后超过6个月而逾期未告诉,检察官或法院即不得再对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地检署会对此案件做出不起诉处分,受诉法院则会判決不受理。
(3)撤告的例外情况
虽然撤告有上述的适用情形和条件限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告诉乃论罪的被害人仍无法顺利撤销案件。
例如:
- 案件已进入审判程序,且法官认为被告有罪的证据确凿,即使被害人撤告,法官也可能继续审理并判决。
- 被告涉嫌数罪并罚,其中包含非告诉乃论罪,此时被害人撤回告诉,仅对告诉乃论罪部分有效,其他部分仍会继续侦查或审理。
- 被害人因受胁迫或不当压力而撤告,经查证属实的,检察官或法官可以不允許撤告。
總之,撤回告訴並非萬能的權利,被害人應該在提告前慎重考慮,並了解撤告的條件限制,以免在告訴後又反悔,導致撤銷不成,反而延長訴訟時間,得不償失。若有疑問,最好先諮詢專業的刑事律師,以獲得最合適的法律意見。
3. 撤告流程与具体步骤
以下是撤告的具体步骤与流程:
撰写撤回告诉状:被害人可以自行撰写"声请撤回告诉状",或委请律师代为撰写。声请撤回告诉状应记载告诉人、被告、案由、撤回告诉之意旨等事项。
提交撤回告诉状:被害人可以亲自或委托他人,向法院的刑事庭或收状处递交声请撤回告诉状。法院收到状后,会进行程序审查,确认状是否合乎规定。
法院裁定:法官在收到撤回告诉状后,若审查无误,会作出公訴不受理的裁定。此裁定一经作成,案件就此确定终结,被告无须再接受审判。
撤告生效:法院裁定公訴不受理后,撤告正式生效。自此,被害人不得再对同一案件提起告诉。检察官也不得再对被告提起公訴,此案就此画下句点。
整个撤告流程,从声请到生效,一般约需10-20天,相較於冗長的訴訟,能大幅節省司法資源。被害人應把握訴訟初期聲請撤告,及早與加害人達成和解,避免曠日費時的訴訟程序。
4. 撤告的法律效果与注意事项
撤告对于被告来说是一大利多,因为撤告后,被告将不会面临刑事责任。这意味著被告可以避免因案件而留下前科记录,同时也能节省大量的诉讼时间和法律费用。然而,对被害人而言,撤告是一个重大决定,因为根据法律規定,一旦撤告就不能再对同一案件提起告诉。
因此,被害人在决定撤告前,应该审慎评估案情,并与被告达成明确的和解协议,以确保对方履行赔偿等义务,避免日後反悔。在签订和解协议时,尋求專業律師的法律意見非常重要,律師可以協助檢視協議內容是否合法、公正,並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權益。
即便案件已經进入審理階段,只要尚未宣判,被害人依然擁有撤回告訴的權利。倘若在撤告过程中有任何疑問或顾慮,都可以咨询律师或其他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得适当的建议和协助。撤告虽然在某些情况下是化解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仍需谨慎运用,以免影响自身权益。
本文原文来自ezlawyer.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