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需具备哪些条件
赠与合同需具备哪些条件
赠与合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事法律行为之一,特别是在处理财产赠与、遗产继承等事务时更为常见。那么,一份有效的赠与合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果赠与合同经过公证,是否还能撤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赠与合同需具备哪些条件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其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赠与人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赠与人要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自己的赠与行为及其后果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若赠与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签订的赠与合同可能无效。
二是赠与财产须为赠与人合法所有。赠与人只能处分自己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财产,若赠与他人财产或非法财产,赠与合同将无法生效。
三是赠与意思表示真实。赠与人的赠与行为应是其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若意思表示不真实,受赠人可依法主张撤销赠与合同。
四是受赠人需明确表示接受赠与。赠与是一种双方行为,仅有赠与人的赠与意愿还不够,受赠人必须作出接受赠与的明确表示,赠与合同才能成立。
公证后的赠与合同能撤销吗
公证后的赠与合同一般不能随意撤销,但存在特定法定情形时可以撤销。
一方面,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除外。这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一旦赠与合同经过公证,赠与人不能仅因自身意愿就撤销合同。
另一方面,在某些法定情形下,即使赠与合同经过公证,赠与人也可撤销赠与。例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在出现这些情形时,赠与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总之,公证后的赠与合同原则上不可撤销,只有在符合法定条件时,赠与人才能依法撤销赠与。
公证的赠与合同可以撤销吗
公证的赠与合同一般不可以随意撤销,但存在特定法定情形时可以撤销。
一方面,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这是因为公证程序对赠与行为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确认,增强了赠与合同的公信力和稳定性,以保障受赠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即便经过公证,在一些法定情形下仍可撤销。例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在出现这些情形时,赠与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行使撤销权。
总之,公证的赠与合同原则上不能撤销,只有在符合法定撤销事由的情况下,赠与人才能依法撤销赠与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