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中国军人如何接受日本投降的?在受降仪式上排第几?
二战结束后,中国军人如何接受日本投降的?在受降仪式上排第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随着日本天皇裕仁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胜利时刻。然而,从天皇宣布投降到实际的受降仪式,其中经历了哪些具体过程?中国军人在受降仪式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段历史。
关于半个多世纪以前那场抗日持久的大战,那些亲自经历过战争阴影的老一辈大多已经随着岁月流逝陆续作古,年轻一辈虽然在历史书中,在一些纪录片中了解过一些抗日战争的故事,但那些了解大多是零碎的,片面的。
就拿最终的胜利来说,如今的大部分人只知道1945年8月,随着美国两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市跟长崎市上空投放,两座城市在核武器的威力下迅速湮没,日本终于知道再无获胜可能,因此在8月15日中午,发动了这场罪恶战争的裕仁天皇选择面向全日本进行广播,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但更深的,更细节的,关于日本投降的过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二战结束后,我们中国军人是如何接受日本投降的,在受降仪式中又排第几?
首先日本的投降仪式对我们来说其实有两个,第一个是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向全体战胜国的投降,举办地点在国军舰密苏里号,时间为1945年9月2日。当时日本派去的代表为日本外相重光葵,而接受投降的代表团则包括了美国、中国、英国、苏联、荷兰、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美国不用说,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力,自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就跟日本彻底杠上了,美国传奇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正是由于在太平洋战场上大放异彩才获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因此作为盟军最高统帅的麦克阿瑟是此次投降仪式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第一个在投降书上签名的人。第二个在投降书上签名的盟军代表依旧是美国人,乃是美国的海军上将尼米茨。
那么中国排在第几呢?排在第三。当时中国代表团负责签字的是徐永昌将军,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比较陌生,这其实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的总指挥、抗战时期的军委会四巨头之一。
其实当时全球反法西斯联盟中中国战区的陆军总司令是何应钦,但除开盟军受降仪式外,在国内还有个受降仪式,何应钦正忙着准备我们国内自己的受降仪式,因此无法亲自主持,只能另寻他人。
最后确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为团长徐世昌,另外还有三名团员以及两名随员人,分别为杨宣诚、朱世明、王之、王丕承、李树正。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麦克阿瑟率先签字的时候,杨宣诚因为视线被遮挡,还特地探了个头出来看麦克阿瑟的具体签字过程;在徐永昌签字的时候,随行的翻译人员王之站在一旁,帮徐永昌指出需要签字的地方具体在哪里。
说完了盟军投降仪式上的中方代表,我们再来说说日本专门面向我国的投降仪式,也就是第二个投降仪式。
第二个投降仪式要比盟军的投降仪式晚一些,时间是在9月9日,地点为南京陆军总部大礼堂,主持者就是未能出席盟军受降仪式的何应钦,而日本方面的代表则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
其实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后,冈村宁次并没有接受这一讯号,反而继续率领八十万日军准备背水一战,还出动敢死队对苏联以及我国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随着日本面向国际社会的投降仪式稳步展开,冈村宁次明白了再无翻盘的可能性,这才在正式准备投降。
冈村宁次在受降仪式上双手捧着投降书,上面写着"冈村宁次"四个大字,并且加盖印章,将其递给何应钦,这才意味着抗日战争真正就此落下帷幕,日本接受了战败的事实。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