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十批集采之后,两张图看明白医疗行业趋势:医保控费之下的未来出清与创新隐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十批集采之后,两张图看明白医疗行业趋势:医保控费之下的未来出清与创新隐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2865749528/317269278

医保基金吃紧、药企利润压缩、外资退出、出海成潮——这场医保控费的“大棋局”正在悄然改变中国医药行业的生态。近期,随着第十批国家集采传出极端压价的消息,药企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外资药企也纷纷退出部分市场。不少业内人士疑惑:医保省了钱,但产业出清、相关就业税收承压、中国医药企业市值蒸发、甚至可能导致创新药再次依赖海外的局面。我们真的赢了吗?

同时,投资者的注意力早已从国内市场转向NewCo与出海,国内市场似乎成为了一个“碰不得的伪命题”。我们不禁要问:当医保控费成为唯一选择,未来的创新药生态还剩什么?

一边是医保基金入不敷出、控费势在必行;另一边是传统药企和创新药企利润空间被压缩,长期创新投入缺乏信心和动力。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控费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在职退休比下降不可逆:挣钱的人数增长放缓,花钱的人越来越多

结论

  • 在职参保人数增速放缓,支撑医保基金的基础日益脆弱。
  • 退休人口激增,在职退休比不可逆地下降,医保支付压力无可回避。

医保基金收支失衡:挣钱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结论

  • 基金收入增速从6.7%下滑到4.4%,收入增长乏力,医保筹资压力加剧。
  • 基金支出增速波动大但整体上升,2023年支出反超收入,显示当前医保基金面临赤字风险。

控费是定数:医保控费将通过集采、谈判等手段压缩药品价格,但这背后正是产业创新动力被逐渐掏空。

解决方案探讨:财政、医保与商业保险的多维度发力

1. 财政适度输血,兜底医保基金平衡

参考国际经验:

  • 德国:政府每年直接向医保基金拨款,弥补缺口,保障医疗体系稳定。
  • 日本:允许短期医保基金赤字,由财政兜底,平衡长期风险。

中国同样可以通过财政适度输血,在基金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为医保基金托底,缓解短期支出压力。

2. 引入商业保险:解决医保“池子太小”难题

商业保险可以在基本医保之外,作为补充保障,分担个人医疗支出负担。然而,目前商业保险渗透率低,主要原因包括:

  • 个人收入有限:中低收入人群“钱包紧”,商业保险购买力不足。
  • 信任与意识缺失:民众对商业保险的认可度不足,导致市场规模偏小。

根本之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百姓口袋里有钱了,才能有意愿和能力购买商业保险,进而扩大保障“池子”,缓解医保压力。

控费之外,医保与产业双赢的路径探索

价值导向控费,避免“一刀切”压价

医保控费不能简单追求“最低价”,而应通过价值评估机制支持高临床价值药品,给创新药合理的利润空间。

医保创新支付试点

设立医保创新支付试点,科学评估创新药的长期成本效益,引导医保资金向高价值创新药倾斜,实现医保支出与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大力发展商业保险,特别是健康险与重大疾病险,作为基本医保的补充。政策上可通过税收优惠、个人账户引导等方式推动商业保险普及,分担医保压力。

结语

控费是医保基金入不敷出的无奈之举,但如果简单地“一刀切”,不仅伤害产业活力,长期来看甚至会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成本。

财政兜底、医保机制创新、商业保险的补充保障——这些都必须同步推进,才能在控费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梅拉妮·米切尔所言:

“复杂系统最珍贵的是每一个微小单元的活力。一旦这种活力被破坏,复杂任务将无法完成。”

医药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解决医保难题需要尊重系统的复杂性,用多维度、系统化的方案来应对,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健康之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