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联手布局人造太阳!概念股有哪些?
央企联手布局人造太阳!概念股有哪些?
央企联手布局可控核聚变产业,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增资17.5亿元入股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标志着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一、行业背景:从实验室到商业化,核聚变产业加速
近期,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宣布合计增资17.5亿元入股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标志着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中核集团牵头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已扩容至33家单位,涵盖央企、科研院所及高校,目标直指2050年前后实现商用发电。目前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已实现重大突破——新一代“中国环流三号”等离子体电流达1.6兆安(国际领先),东方超环(EAST)更创下1066秒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世界纪录,技术优势显著。
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终极解决方案”,其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理论储量可供人类使用数百亿年,且零碳排放。中信证券预测,2030—2035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万亿元,超导材料、真空室部件等细分领域将率先爆发。
二、投资逻辑:政策+技术+资本三重驱动
政策红利加码
国务院国资委将核聚变列为未来能源唯一方向,央企联合体密集成立,资金与资源倾斜力度空前。
技术突破临界点
超导材料、等离子体约束、高温设备等核心环节接连攻克,国内“聚变-裂变混合堆”示范项目或于2045年前后落地。
资本抢滩布局
全球聚变行业融资额超73亿美元,国内产业资本(如央企增资)与二级市场共振,板块热度持续升温。
三、核心标的:产业链核心环节龙头
国光电气(688776)
核心优势:ITER项目关键部件“偏滤器”独家供应商,真空室及热氦检漏设备技术全球领先。
业务布局:深度参与中核集团聚变堆研发,屏蔽模块技术打破国际垄断,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海陆重工(002255)
核心优势:国内少数拥有核安全2/3级压力容器资质的企业,承接聚变堆核心容器制造。
业务布局:与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已进入示范项目供应链,产能扩张加速。
西部超导(688122)
核心优势: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国内龙头,产品广泛应用于托卡马克磁体系统。
业务布局:扩产计划明确,预计2030年前超导材料需求爆发,市占率有望超40%。
联创光电(600363)
核心优势: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技术领先,潜在受益于聚变装置能量控制需求。
业务布局: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技术独占性强,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
永鼎股份(600105)
核心优势: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实现量产,成本较国际厂商低30%,适配聚变装置降本需求。
业务布局:参与国内多个聚变研究项目,订单弹性大。
四、风险提示
技术不确定性
核聚变商业化仍需突破稳态运行、材料耐高温等瓶颈,研发周期或长于预期。
盈利周期较长
产业链公司短期业绩依赖科研项目订单,规模化收入需等待示范堆落地(约2045年)。
市场波动风险
板块估值受技术进展及政策节奏影响较大,需警惕阶段性回调。
可控核聚变已从“科幻构想”步入产业化前夜,央企主导的千亿级投资将催生超导、真空室、高温设备等细分赛道龙头。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订单确定性强的标的,长期跟踪示范堆建设及超导材料放量进度。万亿蓝海启航,谁能成为“人造太阳”第一股?时间将验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