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SSD闪存颗粒深度解析:从SLC到QLC的技术演变

创作时间:
2025-03-10 00:44: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SSD闪存颗粒深度解析:从SLC到QLC的技术演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jishuya.cn/1730.html

固态硬盘(SSD)中负责存储数据的核心组件是闪存颗粒,其性能从高到低主要分为SLC、MLC、TLC和QLC四种类型。这些颗粒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存储单元的层数和数据存储效率。

SLC(单层存储单元)

SLC全称为Single-Level Cell,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1bit数据(1bit/cell)。这种颗粒的理论擦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具有非常高的耐用性。然而,由于其制造成本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MLC(双层存储单元)

MLC全称为Multi-Level Cell,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2bit数据(2bit/cell)。相比SLC,MLC的存储成本更低,但寿命也相应降低,理论擦写次数在3000-5000次左右。

TLC(三层存储单元)

TLC全称为Trinary-Level Cell,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3bit数据(3bit/cell)。这是目前主流高端固态硬盘常用的颗粒类型,其存储成本是SLC的3倍、MLC的1.5倍。然而,TLC的寿命较短,理论擦写次数在500-3000次之间。

QLC(四层存储单元)

QLC全称为Quad-Level Cell,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4bit数据(4bit/cell)。这种颗粒的存储成本最低,但耐用性也最差,理论擦写次数仅为100-300次。目前,大部分低端固态硬盘都采用QLC颗粒。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闪存颗粒的层数越多,存储密度越高,成本越低,但耐用性也越差。用户在选择固态硬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和预算,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