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手必学:章法布局的八大原则
书法高手必学:章法布局的八大原则
书法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为书法作品构建起整体的框架,遵循这些原则是创作出和谐、美观、富有艺术感染力作品的基础。
整齐、协调原则
整齐与协调是书法章法布局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书写过程中,各个元素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例如,在硬笔书法中,横平竖直的笔画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保持相对整齐的排列,能够给人一种清爽、有序之感。
错落有致原则
错落有致是在整齐、协调基础上的更深层次要求。
书法作品过于规整可能会陷入呆板无趣的状态,而这一原则能够为其增添生气和艺术张力。
例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中大量文字在布局上富有变化,字的大小、间距等元素依据情感宣泄的节奏而变,使作品既具有整体的和谐美感,又充满灵动、随机之美。
对称、重复原则
对称与重复是打造书法作品统一感和美感的重要手段。
对称主要表现在左右或者上下布局结构的等同性方面,例如在对联这种书法形式中体现得很明显。
而一些字体结构本身就有对称感,如“中”“田”等字,当这些字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时,若是巧妙布局,能够强化整体作品的对称美感,不会因为重复而显得单调。
重复则能形成视觉上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如在行书作品中,某一个具有独特形状或者书写韵律的字组可以适当重复出现,每次重复都会加深观赏者的视觉印象。
但是书写者需注意在笔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等方面作出变化,以避免单调。
首字领篇原则
首字在一篇书法作品中具有统领全篇的重要地位。
古人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就像是军队中的旗号,决定了之后文字的风格走向。
首字的轻重疏密、体势意态直接管领了通篇字体的风格、变换起伏、字势斜正以及形体大小等。
假设首字写得笔画较为纤细、布局松散,那么在之后的书写过程中,整个作品的风格就很可能朝着轻盈、疏朗方向发展;如果首字写得笔画厚重,结构紧凑,那么后续的篇章往往也跟着呈现雄浑、紧密的风格。
书写者在创作前通常需要凝神思考首字的写法,将自己对整篇作品的风格构思融入其中,而首字一旦确定,就如同文章有了开篇的定调,后续文字就像是围绕着这个调进行演奏的旋律,相互关联又层层展开。
比如欧阳询的书法,首字总会定出一种规整、险峻的格调,其他字便在这个基调上延伸发展,保证通篇风格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行气贯通原则
行气贯通是书法作品生命力的体现。通篇字与字之间需要妙在互相承应,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气息流转,流畅而不间断。
在唐代孙敬玄曾表述为“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
这一原则在不同字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行书和草书中表现为笔势的连贯与自然衔接,例如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映带,它像是一种无形的丝线将每个字串在一起
草书中这种连贯性更加明显,笔画的省略与连写都是为了气韵的通畅。
而在楷书这种较为规整的字体中,虽然字与字之间没有明显的牵丝相连,但可以通过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体现出行气贯通。
比如一个字的收笔与下一个字的起笔在方向、力度上有所衔接,像欧阳询楷书作品中,笔画之间神韵呼应紧密,即使字之间没有相连,但观赏时能感觉到一笔而下贯通每人字,每个字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整幅作品有着完整的连贯性与秩序感。
分行布白原则
分行布白与字的结字构造中“分间布白”的道理相通,是章法布局极为重要的一环及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关注字里行间的空间布局安排。初学者首先要注意在纸张上安排内容时四周留白,避免把字写得“顶天立地”,四周要留出适当的“天地”空白区域。
这就好比一个房子,四周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若文字将整篇幅纸满满当当占据,就会让人产生压抑之感。
例如写一幅在宣纸上的作品,如果把边缘空间全部乱写满,就无法给观赏者提供视觉上的“缓冲”地区,美感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要考虑到行间透气,做到黑白相间,注意字距、行距的恰当安排。行距与字距务必平均匀称,呈现出一种“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分行布白较多地体现了2/3比例的黄金分割法则,按照这样的比例分布字与空白区域的空间能达到视觉上自然与舒适的效果。
若是字距过小就会显得拥挤,字仿佛相互挤压在一起而缺乏呼吸空间;字距过大又会显得稀稀拉拉,失去了整体的紧凑感。
行距同样如此,行距窄窄的话,行与行之间容易粘连不清,而行距过大,会让作品走向松散无章。
在书法创作时,要考虑到整体美观性与可读性,细心斟酌字距、行距的关系,让画面里黑白相间相得益彰。
字款协调原则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包含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字款协调是一个关键的布局原则。
在进行构思谋篇之初就要将落款问题考虑进去,在正文书写完成后更要精心处理好落款部分,不能破坏整体的协调统一。
首先是字、款大小要协调,一般字大款小,也可以字与款的字大小相同,但绝不能出现款大于字的情况,不然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同时也不符合书法传统审美。
其次是字款的书体要协调。一般规律在于篆、隶、楷、行、草的顺序,正文如果是篆书,那么题款用在篆书之后顺序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可。
要是正文用隶书,那题款就可以选择楷书、行书、草书。这种选择主要是因为之前的书体风格相对沉稳古朴,不能被之后风格活泼流畅或者结构复杂多变的字体落款破坏整体和谐。
最后在落款的位置安排上也要合理,根据正文整体布局和书写风格选择合适的落款地点。
如果正文很满很密,落款可能就比较适宜简洁短小,放置在边角处;如果正文行数较少、空间较空,落款可以适当长一些,位置选择也更为灵活。
无论是大小、书体还是位置,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使整幅作品的协调性受损,给观赏者留下不良的视觉印象。
整体统一原则
整体统一应当是书法章法布局追求的最高准则。
书法创作并非是各个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把文字、印章、留白等元素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巧妙而细腻的布局设计让整个书法作品展现出如同一首优美音乐或者一个完整故事那样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例如在融合多种字体、多种风格或者多种墨色变化的一幅书法作品中,各个部分不能相互冲突、彼此分离,而是要在书法的框架内进行有效的结合。
从存在形式来说,文字、空白和印章共同构成一个可视的整体,在视觉上不能有突兀或者断裂之感。
例如一幅书法中有浓墨大书的正文、淡墨小字的落款,还有疏密得当的印章,整体看起来必然不会是各部分各自为战,而应该是如同一个系统一样,相辅相成。
整体感使作品具备一种强大的视觉凝聚力,让观赏者站在全局的角度看,仿佛看到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而非分散杂乱的元素罗列。
通过对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大小比例、书法风格特征、钤印位置和数量等众多元素优化组合并使之适应,最终实现书法作品整体性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