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报与业绩快报如何披露
业绩预报与业绩快报如何披露
2024年4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对《股票上市规则》进行了显著更新,其中业绩预告的相关规则受到了重点关注和详细修订。新规则旨在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上市公司的业绩动态。
2024年4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对《股票上市规则》进行了显著更新,其中业绩预告的相关规则受到了重点关注和详细修订。新规则旨在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上市公司的业绩动态。新规则对组合指标“利润+扣除后营业收入”做出了详细规定,当利润总额、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中的最低值呈现负数,并且满足以下条件时,上市公司需进行业绩预告的披露其中沪主板和深主板(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科创板和创业板(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北交所(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
这些根据不同市场和板块特点制定的差异化规定,更加贴近各类型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5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调整了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窗口期规定。根据新发布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相关窗口期由原先的10日大幅缩短至5日。这一改动显著提升了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市场的透明度。
业绩预告
1、业绩预告披露情形
年度业绩预告:若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将触发特定情形,须在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即每年的1月31日前,完成年度业绩预告的披露。
半年度业绩预告:对于预计半年度业绩将出现异常情况的,沪主板与深主板的上市公司被要求在7月15日前进行半年度业绩预告的披露。这一举措有助于市场及时把握企业的中期业绩表现。
业绩预报的发布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即时反应。公司应密切关注股价波动、交易量变化等市场指标,以及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评论,以便及时了解市场对公司业绩的看法。积极与投资者沟通,解答他们对业绩预报的疑问。在随后的财务报告发布时,公司应对比业绩预报与实际业绩的差异,并向投资者解释原因。在业绩预报发布后,公司应持续监控预报中提供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发现业绩预报中的数据存在错误或与实际业绩有较大出入,公司应及时发布更新或修正公告,向投资者说明情况。
2、业绩预告的更正情形
业绩快报
本次《股票上市规则》的修订中,沪深交易所在业绩快报的披露规则方面并未进行新的修订,保持了原有的规定。这意味着,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快报时,需要遵循的规则与之前一致,主要关注净利润、营业收入等关键财务数据。
与此同时,北交所在本次修订中对业绩快报的披露规则进行了补充,主要增加了“利润总额”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两个重要指标。这一变化要求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快报时,除了提供传统的财务数据外,还需额外披露这两个新增指标的具体数值。这两个指标的加入,有助于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特别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