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枚二维码的“旅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枚二维码的“旅程”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90143

二维码,这个看似简单的黑白图案,如今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商品流通到国际贸易,从食品安全追溯到数字化管理,二维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跟随一枚二维码的视角,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旅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二维码,是新一代商品信息技术在编码领域的结晶。谈起技术领域,或许您对“我”有些陌生,但在当今社会,二维码家族经常陪伴在您身边。“我”随着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也印在商品包装上方便着民生消费,还伴着出口货物远赴海外市场……这就是“我”,一个随处可见又不可或缺的商品流通“身份证”和国际贸易“通行证”。

中国既是贸易大国,也是二维码应用的主战场。我的“娘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2003年率先启动了二维码码制开发和技术标准研究,目前已为超过56万家企业、1900多万种商品成功发放“二代身份证”,推动二维码家族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对外贸易、政府监管等方方面面。

下面,请您随“我”踏上一趟“本码”从诞生到应用的“旅程”,相信您会对“我”的“身手”得到更多了解。

这趟“旅程”要从甘肃省一处村庄的丰收开始。金秋之际,在定西市安定区刚刚收获的菜田边,一捆捆绿油油的芹菜被农民搬上货车,准备送往千里之外的浙江杭州。随蔬菜一同踏上路途的,还有农产品采购部门附上的信息报告,包括生产日期、原产地、批次号等。这些信息构成了源头编码数据,是“我”的“出生证”上不可或缺的内容。

经过马不停蹄地转运,这批芹菜终于抵达西湖之畔,随即被送往浙江优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更为严格的抽样检测。检测人员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蔬菜的样品状态、农药残留量等情况进行严格检测,达标合格后才能允许上市。同时,“我”迎来了诞生的关键环节。

检测机构根据抽样检测结果,出具严谨细致的检测报告,其中注明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论等信息。这份检测报告会同之前蔬菜产地提供的源头编码数据,通过上传到浙江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企业平台——“浙食链”,整合形成可视化二维码——浙食链(GM2D)码,打印在芹菜商品包装上。至此,“本码”正式呱呱落地。

在这里,“我”要向您讲解一下“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的由来。这是国际物品编码组织在2020年底提出的一项计划,旨在通过全球统一协作,推动商品条码从一维码向二维码转换,为世界各地的商品换发“二代身份证”。

2022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国际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署三方联合声明,在浙江省建立了全球首个GM2D示范区,探索推动二维码在各领域应用。浙食链(GM2D)码,正是“我”的家族在食品安全可追溯领域的应用成果。

介绍完这些背景,让我们继续“旅程”。通过检测并赋码后,这批芹菜被送往杭州市内各处商超卖场。在杭州联华华商超市内,“我”出现在标有“浙食链”上链用户的绿色标签上,注明“欢迎扫码追溯”,和芹菜一起摆放在货架上。

走在超市卖场里,您还可以在水果、海鲜、糕点、粮油、酒类饮料等诸多商品上看到“我”的身影,它们都是食品生产企业源头赋码商品,其生产信息均可以“一码知全貌”。

不一会儿,货架前聚满了顾客。只见他们拿出手机,对着“我”扫上一扫,便看到了这批芹菜的生产地、进货时间批次、安全检验报告等信息。随后,大家带着放心的笑容,将芹菜放进购物篮。

当顾客来到收银台结账时,收银员只需扫描印在商品包装上的“我”,就能快速刷码结算。这要得益于超市开展的收银结算集成改革,实现了浙食链(GM2D)码结算,更加方便顾客购物。

经常来超市检查的市场监管人员也会用设备扫描“我”,快速查验被赋码食品是否安全。依托“浙食链”平台集成的数据信息,他们能够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防范风险。

就这样,承载着政府、企业、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责任与期待,伴随着消费者的信心与安心,“我”的这次“旅程”圆满结束,而食品安全追溯仅仅是二维码家族的众多应用路径之一。

最后“我”要自豪地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商品二维码工作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二维码标准覆盖多个领域,使用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创新。放眼未来,二维码家族的“旅程”将走得更宽、更远。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