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保健】爱在阳光下,孤独症初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保健】爱在阳光下,孤独症初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0615395_121124453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简称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以及兴趣活动范围狭窄,重复刻板的行为等。孤独症儿童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世界,因此也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此处划重点: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不是心理疾病。**

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具体病因不明。目前比较公认的原因是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人群流行特点

全球发病率约1-2%,我国患病率约7‰,患者累计约上千万。

症状

常见症状表现为:社交交往障碍、语言及沟通障碍、兴趣和行为异常、部分孤独症儿童伴随感觉异常、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孤独症儿童交流缺陷的早期行为标志:具有强有力的证据可作为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

  1. 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儿童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 不/少应: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3.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4. 不/少语:话语不多;
  5. 不当:不恰当使用物品。

早期识别与筛查、早期诊断与干预

孤独症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及自我照顾能力均较差,有的需要终身照顾,不能回归社会,因此加重了相关家庭及整个社会的负担。早期识别与筛查才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实施干预越早越好。确诊儿童应立即干预,干预的主要方法为行为干预、家庭干预和支持。根据年龄、发育水平等选择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早期干预方法,可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结构化教育与自然情境下养育为干预基本框架,可以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少不适应行为,提高生存技能和交往能力。父母及家人的参与和支持也是孤独症儿童干预和康复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和睦的家庭与良好的沟通是治愈的希望。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对于有严重情绪行为障碍和共患疾病的孤独症儿童应及时至相关医疗机构,严格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和使用药物。

孤独症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治疗孤独症并没有特效药,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关键,越早在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进行干预,孩子越能像普通人一样获得正常生活。

学习“五不”早期识别法,及早发现孤独症

孤独症起病较早,多在30个月内起病。因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五不”早期识别方法,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孤独症。

  1. 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患儿早期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 不(少)应:患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对叫名字反应不敏感,不能用眼神和他人共同关注手指指向的其他物体或事件。
  3. 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手势比划等。
  4. 不(少)语:多数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特别喜欢反过来转动小汽车的车轮,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转动的电风扇等。

自闭症的症状表现,爸妈一定要警惕

自闭症无法通过孕期检查发现,而且没有特色的药物治疗,只能是通过观察孩子的种种行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因此,一旦 3 月龄到 3 岁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症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诊室及时进行检查。

年龄
预警象征
3月龄
1.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2.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的人或物品
3.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俯卧时不回头
6月龄
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2.紧握拳不松开
3.不会伸手及抓物
4.不能扶坐
8月龄
1.听到声音无应答
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3.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4.不会独坐
12月龄
1.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
2.呼唤名字无反应
3.不会用拇指及食指对捏小物品
4.不会扶物站立
18月龄
1.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
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3.不会独走
4.与人无目光对视
2岁
1.无有意义的语言
2.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3.不会跑
4.不会用匙吃饭
2岁半
1.兴趣单一、刻板
2.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3.不会示意大小便
4.走路经常跌倒
3岁
1.不会双脚跳
2.不会模仿画圆
3.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
4.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图片源自公众号:科普中国

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家长应该怎么办?

  1. 不要过度自责:如果孩子患有孤独症,家长首先要明白孤独症不是由教育方式或亲子关系造成的,不需要过于自责。
  2. 不要耽误诊断: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忽视症状、讳疾忌医。一旦发现孩子存在可疑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早诊断、早干预,为孩子争取好的预后。
  3. 正确处理自身情绪: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母亲比其他发育障碍患儿的母亲抑郁程度更高,而在孤独症患儿的治疗中,排在首位的是教育引导干预,家庭干预是最重要的。家长的坚持其实也是孩子的希望,在此过程中如果家长出现情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寻求疏导。

孤独症的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因孤独症患儿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青浦区妇幼保健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也将于2024年起,在开展常规儿童保健服务时,按月龄对我区0~6岁儿童提供孤独症初筛及复筛服务。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