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市菜价上涨:豆角6元一斤,香菜10元一斤,菜贩一个月没卖黄瓜了
青岛早市菜价上涨:豆角6元一斤,香菜10元一斤,菜贩一个月没卖黄瓜了
近期,全国多地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在青岛海泊桥早市,一位64岁的李大姨每周出门买3次菜,对市场行情了如指掌。8月24日,她在早市上选购蔬菜时发现,豆角已经涨到6元一斤,绿叶菜基本没有低于5元一斤的。
清晨6点半,青岛64岁的李大姨就迫不及待出门了,她要坐最早班的8路车到海泊桥早市买菜。“大头菜都3块钱一斤了,绿叶菜基本没有低于5块钱的。”公交车上,拖着小车的老年人刚一落座就开始讨论菜价。
资料图/视觉中国
大姨想抓一把香菜,摊主赶紧拦住:“香菜不能送了”。李大姨一周出门买3次菜,对海泊桥早市行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8月24日,几位老人围着菜摊一边挑拣一边聊天。李大姨拾起一把豆角说:“都6块钱一斤了。”
旁边一位大姨也唠叨着:“以前这个时候买点黄瓜扭子,回家腌个咸菜,吃不了长毛也不可惜。现在不行了,以前都拿着黄瓜蒂把擦擦菜刀再扔,现在可倒好,不舍得扔了。”
一位大爷接话说:“我光买便宜的,土豆、圆葱、冬瓜,四五块钱往上的直接不买。”
资料图/视觉中国
几番挑拣后,李大姨的小拖车装满了各种蔬菜:胡萝卜3元一斤,买了两根,共2.9元;白萝卜3.5元一斤,买了一根,3.9元;丝瓜6.5元一斤,花了13元;大葱5元一斤,两根花了7元;蒜薹10元一斤,整了一把;草莓西红柿10元一斤……姜和大蒜价格浮动不大,但是香菜涨了不少,10元一斤。李大姨像往常一样抓了一小把香菜放在其他菜里,摊主眼疾手快给拽了回来,只抽出两三棵再放进她袋子里:“大姨,香菜不能送了。”
从肉摊上买了一百多元的排骨,李大姨结束了采购任务,总共花费161元。
早年的海泊河早市。资料图/视觉中国
菜贩已经一个月没卖黄瓜了。对于菜价的波动,菜贩肯定比市民更先一步感受到。8月22日凌晨4点,39岁的吴帅从市南区太湖路上的菜店出发,返回平度收菜。
登门的第一家菜农,是东阁街道后寨村的闫锡飞。今年54岁的闫锡飞,就住在蔬菜大棚旁边的简易房里,和老伴、大儿子一起种植12亩菜园。“你这趟跑空了,地里没菜了。”可来都来了,吴帅还是跟着闫锡飞走进大棚。果然,棚里没见几个挂果的,黄瓜的蔓还趴在地上;西红柿蔓虽然已经挺起来了,也只是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个小果;菜花只见叶子没见花……
沿着地垄走了个来回,吴帅看见排水沟还存着积水,“下了一个多月的雨,雨停了就是高温天,积水都成了热水,菜不是被涝死就是被‘烫’死了。”“蔬菜最怕涝,正常的雨水影响不大,如果连续几天下雨就不行了,要是被水泡了就更不行。”
暴雨高温天气正是导致最近蔬菜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6月至7月,传统的夏秋季蔬菜产区如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历了一次从明显干旱到内涝的过程。高温和暴雨不仅导致蔬菜产量下降,还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耐储存性,使得市场上好货短缺且价格偏高。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8月16日~8月22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0.82点,比上周上升3.14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0.67个点。19种蔬菜中,菠菜、莴笋、大白菜、西红柿、芹菜价格环比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14.0%、13.4%、12.9%、10.2%和8.9%。
“中午,棚里温度都到40多摄氏度。”7月底8月初,闫锡飞一直在休棚,他最近刚把黄瓜秧补种上。“下一茬黄瓜大概10月初左右成熟,价格应该能回落一下,但是落也落不下多少,因为快到中秋节了。”“去年同期,黄瓜批发价在每斤两块左右。春节后,黄瓜最便宜的时候批发价才1块多一斤。”眼下,吴帅已经一个月没卖黄瓜了。
他算了一笔账——气温高了黄瓜不好放,头天摘的黄瓜,放一宿,第二天如果卖不完,下午就蔫了。拿货五六块,卖七八块,去掉运费就赚个七八毛钱。成本这么高,卖不完剩下就亏了,还不如不卖。
在闫锡飞家没有收到菜,吴帅开车赶往下一家,路上接到一个电话,有农户摘了一批丝瓜,问他收不收。“只收当天摘的。”吴帅回道。丝瓜放一天,瓜瓤里就容易出黑点。两块五毛钱收的丝瓜,吴帅卖3块钱一斤。虽然现在菜价高,但是不能光卖五六块钱一斤的菜。“便宜菜也得有,才能留住客户。”
两天前,吴帅以每斤3块钱收了80斤丝瓜,很快销售一空。“去年这个时候,收丝瓜一斤也就一块五毛钱。”
车开到门村镇新沙岭村时,菜农张立宝已等在地头,这里种的是露天菜。走进搭满架子的豆角地,吴帅细细察看,有些豆角太嫩了,还不适合摘。他问张立宝:“能不能摘出50斤豆角来?”“够呛。”张立宝答道,连日来的高温天,使得露天蔬菜长势并不好。“茄子和豆角,你看哪个能摘出50斤来,就给我备哪样吧。”吴帅有点无奈。“赶紧把豆角、茄子卖了,好翻地种白菜、萝卜了。”张立宝说道。地里一年种两至三茬蔬菜,每年七八月份,他们会把之前的菜根菜秧清理掉,然后耕地休棚,等着种秋菜。所以,本轮蔬菜涨价,天气并非唯一原因,而是叠加了蔬菜季节性生产的特点以及蔬菜价格在年度内波动态势的高点。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年四季均有蔬菜可吃,但实际上,蔬菜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当前,正处于蔬菜生产“青黄不接”的时期,部分蔬菜品种进入交易淡季,如寿光产蔬菜在湿热天气影响下,生长速度放慢、管理难度较大,促使菜价接连走高。
资料图/视觉中国
“一晚上没睡,摘了50斤茄子,豆角熟的不多,就没给你送来。”8月23日凌晨3点,菜农带着茄子、西红柿、丝瓜……如约上门,拉着满满一车蔬菜水果,吴帅迎着晨曦奔向青岛市区。“今年干得累。”跑了一天的吴帅又困又乏。“以前一星期干两次,就周二和周五卖菜,今年一周得干3次,群里的人就那些,菜价涨了,买的人就少了,跑两趟赚不回钱来。”“一年有那么几个月能赚到上万元,像七八月这样的淡季,一个月收入四千多,除去各项成本,也剩不下多少利润。”吴帅盘算起这个月的收入,不知道能不能超过上个月。作为中间商,吴帅十分清楚不能加价太高,市场上到处都是竞争的同行,消费者会去比价。比如,今年他批发了一些白菜,批发价两元多,他卖3元,一斤就挣几毛钱,“有的老年人差几毛钱也很在意,他们可以去更便宜的早市上买。”吴帅菜店所在的八大湖社区,有一个很大的农贸市场,一年的摊位租金要几万元,为了节约成本,几个菜贩会合伙租赁一个摊位。跟市场同行聊起来,大家都认为最近“不好干”。首先,购买量普遍都减少了,在吴帅店里“一周消费两百元的,就算是大客户了”。
好在,吴帅的店面是朋友提供的,首先节省了房租,拉一车果蔬回来卖给群里的老主顾,马上就能出手2/3或者3/4,剩下的就不担心了,“起码保本没有问题”。前两天,吴帅的一位老顾客到店拿菜时念了一则新闻给他听:“针对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专家认为,随着气温的回落和秋季蔬菜的陆续上市,蔬菜供应和价格有望逐步回归正常。预计从9月中旬开始,蔬菜价格能够恢复到6月的水平……”实际上,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8月2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31.39,比22日下降0.08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34.26,比22日下降0.10个点。当天,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油菜、黄瓜、白鲢鱼、西葫芦和生菜,幅度分别为2.4%、2.1%、1.9%、1.7%和1.7%……
资料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