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鹳草:一种传统中药材的植物学特征与栽培技术
老鹳草:一种传统中药材的植物学特征与栽培技术
老鹳草(学名:Geranium wilsonii),别名老鹳草、鸭脚草、五叶草、老贯筋、老鹳嘴、鸭脚老鹳草,为牻牛儿苗目、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牻牛系列花卉,原产于亚洲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陕西、甘肃、四川)、俄罗斯、朝鲜、日本。野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低山林下、草甸。1880年命名。其植株可入药,药性味苦、微辛、性平、归膀胱经,能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老鹳草植株矮小,叶形美观,叶色鲜艳,花色繁多,且花形美观,很适合做地被植物用。喜阳光充足,以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栽种为宜。是我国传统中药材,相传此药孙思邈发现,并用发现此药草的老鹳鸟命名。
颜色分类:粉色_紫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丛生
叶形分类:掌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0℃±5℃
酸碱范围:6.4±0.6(PH)
老鹳草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50cm。根茎直生,粗壮,具簇生纤维状细长须根,上部围以残存基生托叶。茎直立,单生,具棱槽,假二叉状分枝,被倒向短柔毛,有时上部混生开展腺毛。叶基生和茎生叶对生,托叶卵状三角形或上部为狭披针形,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被倒向短柔毛,茎上部叶柄渐短或近无柄。基生叶片圆肾形,5深裂达2/3处,裂片倒卵状楔形,下部全缘,上部不规则状齿裂。
老鹳草种植方法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湿。田间管理:出苗后要中耕除草、追施人粪尿,冬季倒苗后,清除枯株残叶,培土,施厩肥、堆肥等。采收储藏:夏、秋季果实将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将全株拔起,去净泥土和杂质,晒干。
老鹳草繁殖方式
分根繁殖:冬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挖掘老根,分切数块,每块具有芽。按行株距25厘米×25厘米开穴,每穴栽种1块,覆土压实,浇水。
老鹳草开花形态
花期6-8月,果期8-9月。花序腋生和顶生,稍长于叶,总花梗被倒向短柔毛,有时混生腺毛,每梗具2花。苞片钻形,花梗与总花梗相似,花、果期通常直立。萼片长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具细尖头,背面沿脉和边缘被短柔毛,有时混生开展的腺毛。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内面基部被疏柔毛。雄蕊稍短于萼片,花丝淡棕色,下部扩展,被缘毛;雌蕊被短糙状毛,花柱分枝紫红色。蒴果被短柔毛和长糙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