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个医院罕见病目录发布!收录121个病种!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福建首个医院罕见病目录发布!收录121个病种!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导读:3月1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福医协和医院”)发布了福建省首个医院罕见病目录,收录了121个病种。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高罕见病的诊疗效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今天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举办了院内罕见病目录揭榜暨义诊活动。据介绍,这是福建省内首个以医院为单位发布的罕见病病种目录。
该目录包括医院各科室接诊过的121个病种,并附上国家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编码)及对应的治疗科室,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找到专业的诊疗团队,从而有效缩短就医流程,提高诊疗效率。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目录
此外,医院还通过罕见病大讲堂、组织收看MDT直播会及线下多学科讨论会等系列活动,为罕见病患者聚光。
医务部主任吴勇表示:“罕见病的症状多样化,我们常常看不清真相。最重要的是提高医、护、患的意识,如果遇到长期无法诊断的疾病,就要考虑是否为罕见病。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也是福医协和医院作为福建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
2019年,福医协和医院成为福建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单位,多名学科专家加入省级罕见病诊疗专家组,开展院内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上报工作。2022年,医院积极参与罕见病诊疗水平提升项目,为罕见病患者基因检测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助力患者确诊与治疗。
神经内科是罕见病的高发科室。不久前,福医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邹漳钰就接诊了一位罕见病患者。
六年前,44岁的吴女士感到右下肢无力加重,腰部酸胀感明显,在其他医院做了肌电图、腰椎MR、下肢血管彩超等均无明显异样。一年后,吴女士右下肢麻木、无力加重,行走后常感觉酸胀不适。
因为无法得到明确诊断,吴女士还前往北京寻求治疗,在一家三甲医院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吴女士感到十分绝望,因为据她了解,运动神经元类疾病病程发展快,一般活不过3-5年,这让吴女士陷入极大的阴影中。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吴女士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仍缓慢加重,甚至进展到书写困难,无法行走,需轮椅代步,于是找到邹漳钰。
邹漳钰对运动神经元的诊断表示有待商榷。他认为,运动神经元的患者早期肌肉萎缩不太明显,且四肢麻木疼痛明显。他怀疑真正的病因还潜伏着。
在问诊中,吴女士说起此前在住院时曾查出膀胱有残尿,邹漳钰捕捉到这一信息。这通常表示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影响,指向的可能是另一种叫作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罕见病。经过相关的基因检测,这才揪出元凶,确诊吴女士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摘掉了运动神经元病的“帽子”,吴女士轻松了不少。目前,她正在接受改善线粒体代谢的药物治疗。
在此次发布的目录中,跟儿科有关的罕见病占80%。小儿内科主任医师胡君介绍,福医协和医院小儿内科是全国儿科罕见病协作网福建省的牵头单位,福建省卫健委指定的罕见病收治医院。科室成立了儿童疑难病和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并开设遗传咨询门诊,为罕见病患儿及家庭进行基因报告解读、再生育指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