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用对是“神器”,用错变“凶器”!取暖设备安全使用指南
这些东西,用对是“神器”,用错变“凶器”!取暖设备安全使用指南
冬季是取暖设备使用高峰期,电暖器、暖手宝等“取暖神器”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隐藏着安全风险。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避免意外伤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案例警示:不当使用取暖设备的风险
近日,江苏盐城一位周女士因将暖宝宝直接贴在肚皮上睡觉,醒来时发现皮肤被烫伤,甚至出现掉皮和血淋淋的情况。她表示,自己是在睡觉前贴上暖宝宝,感觉不热就睡着了,但醒来时发现皮肤已被烫伤。经过用药消炎后,目前伤口正在愈合。这一案例提醒大家,使用暖宝宝时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也不要睡觉时使用。
类似事件并不少见。去年12月,一男子因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时发现左小腿处刺痛并起了水泡,经诊断为三度烫伤。
正确使用取暖设备的注意事项
针对如何正确使用取暖设备,记者采访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主任医师沈江涌。他提醒,电热毯、暖宝宝等物品不能长期使用,因为长期高温热力穿透强、热量蓄积多,容易导致低温烧伤,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截瘫患者等抵抗力较弱、感温能力较为迟钝的人群,应特别注意。
电热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温烧伤
发生烫伤后的急救方法
如果发生烧伤、烫伤,应该遵循“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的方法:
- 立即用冷水冲洗20到30分钟
- 脱去受伤部位衣物,但不要强行撕脱避免拉扯皮肤
- 将受伤部位在冷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
- 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 如果出现水疱等二度烧伤症状时,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就诊
低温烫伤的特点
所谓低温烫伤,其实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是指长时间持续接触中等温度(一般在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人体烫伤的阈值是45℃,研究证明,44℃的热水作用于皮肤6小时,才会对皮肤基底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45℃的热水只需1小时就会造成皮肤烧伤。由于致伤物温度不高,低温烫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伤后很久才会被发现。
购买和使用取暖设备的注意事项
购买时要注意“3C”证明。自入冬以来,电暖气品类的销售量提升了10%,尤其是油汀类产品和石墨烯类产品的销量提升比较明显。在购买时要检查商品是否有国家“3C”证明,尽量去正规门店购买,索要发票并明确售后保障。
警惕取暖设备引发火灾。近两年银川市已发生过多起因取暖设备所引发的火灾,其中以电热毯使用不当、电暖器晾晒衣物等情况为主。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及时清理取暖设备附近可燃物
- 出门时关闭电源和燃气开关
- 不要使用取暖设备烘烤衣物
- 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 经常检查电线是否有裸露或损坏等情况
- 严禁使用铜丝、铁丝、铝丝等材料代替保险丝
一旦发生火灾,务必要保持冷静评估火势,观察起火位置和烟雾弥漫的情况。如果火势较小,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同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取暖设备如何放心选安心用?这份实用指南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