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影像拍摄的重访周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卫星影像拍摄的重访周期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8673090_211444
卫星影像拍摄的重访周期是衡量卫星观测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卫星能够再次拍摄同一地点的时间间隔。这一参数对于农业监测、灾害应急、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影响重访周期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应用。
卫星影像拍摄的重访周期(Revisit Time)指的是卫星能够再次拍摄同一地点的时间间隔。这个周期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卫星轨道类型
- 太阳同步轨道:这类轨道的卫星在地球同一位置的重访周期一般为数天到十几天,具体取决于卫星的高度和传感器的视场角。
- 地球同步轨道:这些卫星固定在地球的同一位置上空,可以持续观测特定区域,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的重访周期为零,因为它们始终在观测同一地点。
卫星轨道高度
低地轨道(LEO)的卫星通常绕地球一圈需要90-120分钟,较低的轨道高度使得这些卫星能够较频繁地覆盖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较高的轨道,如中地轨道(MEO)或高地轨道(HEO),重访周期则较长。
卫星编队
多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如哨兵卫星星座、Landsat卫星)可以显著缩短重访周期。例如,哨兵-1A和哨兵-1B卫星结合起来能够实现6天的重访周期。
传感器视场角
广视场传感器能够在单次飞行中覆盖更大的地表区域,从而减少重访周期。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使得卫星在每次经过时,地表下方的区域略有不同,这也影响了重访周期的计算。
任务需求和拍摄模式
不同的任务需求可能会导致卫星采用不同的拍摄模式(如宽幅模式、点目标模式),从而影响重访周期。例如,雷达卫星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模式来调整观测范围和重访时间。
具体示例
- Landsat系列卫星:重访周期约为16天。
- Sentinel-2:单颗卫星重访周期为10天,两颗卫星组合使用时重访周期为5天。
- Terra和Aqua卫星:使用相同的轨道但时间错开,能够实现更频繁的观测。
重访周期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决定了卫星影像在时间上的分辨率,对于许多应用(如农业监测、灾害应急、环境变化监测)来说非常重要。多个卫星的协调使用和不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都在不断优化和缩短这一周期。
热门推荐
检查肝病看什么科
疫苗种类及效果对比——如何选择适合宠物的猫疫苗(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如何有效临摹大佬的线稿作品
世界银行:女性平等参与工作 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20%
从神话传说中蛇的“真身”,看古代日本人的信仰和生活
一面“手机墙”帮一人抢票 揭开网络“黄牛”开挂秘笈
串流和远程桌面有什么区别
警惕年轻人的冠状动脉血栓
鱼腥草:春季的天然抗生素,美味又健康!
西方贵族精神的内核
考试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深度分析2024
办公室发财树如何养护?注意好7点,天天枝繁叶茂旺财运
跑酷教学工作总结
银杏二萜内酯注射液功效与作用
《中华遗产》杂志突然宣布休刊,编辑部称正在内部调整
2024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额约为6,831亿元,同比下降41.6%
汉字“间”的详细解释
古诗朗读的方法
如何通过饮茶调理下焦湿热
名片在线二维码生成的信息安全指南
数据结构之二叉树的定义及实现
CCL板:基板中的关键角色
CCL板:现代电子世界的基石
新车上牌指南:所需资料、流程及注意事项全解析
郑州交警最新发布:临时交通管制路段、时间及五一出行提示
四川省十大特产
为何如此密集?企业门店选址背后的门道
24节气有哪些?如何快速记住24个节气?答案来了!建议收藏
9家国有银行及其主营业务解析
锂电池与镍氢电池深度对比:优势、应用场景及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