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按摩部位图解
小儿发热按摩部位图解
孩子发热是常见的健康问题,通常与感冒、肺部热邪侵犯、胃部积食或长期便秘、久病伤阴导致阴虚内热等因素有关。其中,感冒是最常见的原因,因为孩子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风寒侵袭。当孩子发热时,家长可以通过按摩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基本按摩手法
推攒竹:200次。攒竹穴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即额头正中线。用两手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做直线推动。
推坎宫:200次。坎宫穴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的一直线。用两手拇指分别放在孩子两眉头上,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揉太阳穴:1分钟。太阳穴位于眉毛末端与眼睛末端的连线中点、向后一指宽的凹陷处。
清肺经:200次。将无名指伸直,由指端向手掌方向做直线推动。
推天河水:200次。天河水位于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直线。用食指和中指沿这条线自腕推向肘。
不同发热类型的按摩手法
风寒发热型
体质特征:怕冷,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
按摩手法:
在基本按摩手法的基础上加掐二扇门100次。二扇门位于手背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指蹼缘,赤白肉上半寸处。
推三关100次。三关位于前臂阳面靠拇指那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自腕部推向肘部。
按揉风池穴1分钟,以发汗解表。
风热发热型
体质特征:微微发汗,嗓子疼,口干,流黄鼻涕,食指脉络红紫。
按摩手法:在基本按摩手法基础上再加推脊柱10次、推天河水200次(用食指和中指沿孩子前臂阴面那条线,自腕部推向肘部)。如果孩子属于发热并不想吃饭的类型,可在基本手法上加推揉板门200次、推腹分阴阳100次、揉中脘1分钟、推天柱骨10次。如果孩子发热并咳痰多,可在基本手法上加运内八卦200次、推膻中100次,揉肺俞、丰隆各1分钟。
肺胃实热型
体质特征:面色发红,烦躁哭闹,指纹深紫,舌红苔燥,便秘时间长。
按摩手法:
清肺经200次。让孩子将无名指伸直,由指端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
清胃经200次。胃经位于拇指面下方那一节,向手掌方向做直线推动为清。
清大肠经200次。自孩子虎口向食指尖的外侧直线推动200次。
揉板门100次。即揉手掌大鱼际100次。
运内八卦100次。内八卦位于孩子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做圆,顺时针方向做圆圈状推动即可。
推六腑100次。六腑位于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部。
摩腹5分钟,揉天枢1分钟。
阴虚发热型
体质特征:手足较热,夜间睡觉时容易出汗,食欲减退。最大的特点是发热时间多见于中午过后。
按摩手法:
补脾经200次。即在孩子拇指末端螺纹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200次。
补肺经100次。即在孩子的无名指末端螺纹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100次。
补肾经200次。即在孩子的小指末端螺纹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200次。
运内劳宫1分钟。内劳宫位于孩子握拳时,中指指尖贴着的地方。
推天河水100次。天河水位于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部至肘部呈一直线。父母要用食指和中指沿这条线从孩子的腕部推向肘部。
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推搓涌泉穴1分钟。涌泉穴位于孩子脚底板前1/3凹陷处。
小儿发热的饮食疗法
牛奶米汤
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的水分及热量,易于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吸收的分子。制作方法简单: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