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SVPWM算法在电机控制中的实际工程实现

创作时间:
2025-03-12 15:18: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SVPWM算法在电机控制中的实际工程实现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csol1607408930/article/details/123852742

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是电机控制领域的重要技术,它通过生成特定的PWM波形来控制电机的运行。本文将详细介绍SVPWM算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实现方法,包括扇区判断、PWM波形生成、STM32定时器应用等多个方面,并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前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没有直接给出MCU的源码,而是希望读者能够触类旁通,能在仿真软件中搭建硬件的机制,又能根据硬件的特性编程出SVPWM。本文的重点在于记录在MCU中实现七段式SVPWM最简单最高效率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理解SVPWM的由来和始末。

一、扇区判断

我们需要知道电机转子当前所在的扇区,下一步才能生成与转子形成一定相位差的定子磁场,吸引转子以最大的力矩旋转。这时候需要利用到两相静止坐标轴(2s)的电压值Vα和Vβ

我们定义:

不难发现,U1+U2+U3=0。在芯片中编程时,可以使用这个关系对U2或者U3的表达式进行简化,从而避免更多的乘除法运算(因为更耗时)。

再定义:
若U1>0,A=1;否则A=0;
若U2>0,B=1;否则B=0;
若U3>0,C=1;否则C=0;

存在关系式: N=4C+2B+A

真值表:

N
扇区sector
3
I
1
II
5
III
4
IV
6
V
2
VI

二、各扇区基础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

对于矢量,都是可以合成的。定义Uref为合成矢量,Ts为一个作用周期(也就是一个中心对称的互补PWM对的周期):

1.若处于扇区I

2.若处于扇区II

3.若处于扇区III

4.若处于扇区IV

5.若处于扇区V

6.若处于扇区VI

7.In a word

扇区sector I II III IV V VI
作用时间1 T4=KU2 T2=-KU2 T2=KU1 T1=-KU1 T1=KU3 T4=-KU3
作用时间2 T6=KU1 T6=-KU3 T3=KU3 T3=-KU2 T5=KU2 T5=-KU1

**若Ts>作用时间1+作用时间2,那么,剩下的作用时间都平均分配给了两个零矢量。T(000)=T(111)=0.5 *(Ts-作用时间1-作用时间2)**。
当Ts=作用时间1+作用时间2,T(000)=T(111)=0;

三、STM32的外设场景

关于定时器PWM输出机制的理解上,还请翻阅:STM32定时器的单路PWM输出。

1. TIMx的计数器CNT

<1>非中心对称计数
<2>中心对称计数

2. TIMx的输入捕获寄存器CCRx

CCRx是指:当CNT计数到CCRx寄存器存储的计数值时,CHx的电平发生转换,有个图更形象:

3. TIMx的两种PWM模式

STM32主要有两种PWM发波模式。

PWM模式1:
CNT<CCR,CHx高电平,否则CHx低电平

PWM模式2:
CNT>CCR,CHx高电平,否则CHx低电平

四、互补输出且呈中心对称的PWM对

以CNT向上计数,PWM2模式为例。我们看看外设的应用场景。

单路非中心对称的PWM输出:
而互补输出且呈中心对称的PWM:

一般的MOS管,它的关断时间大于开通时间很多,反向恢复时间则更长,编程时往往选最大的时延考虑。

三相六臂全桥

五、载波和调制波

六、观察相应扇区的3对PWM波形

以下均以CNT向上计数,PWM2模式为例.

波形由上到下依次是A,B,C三相。

1.扇区I

更正:Tx定义为零矢量后先发送的矢量的作用时间,Ty定义为其后发生的矢量的作用时间.

2.扇区II

3.扇区III

4.扇区IV

5.扇区V

6.扇区VI

7.In a word

对于CNT向上计数,PWM2模式:.

扇区sector I II III IV V VI
CCR1 Ta Tb Tc Tc Tb Ta
CCR2 Tb Ta Ta Tb Tc Tc
CCR3 Tc Tc Tb Ta Ta Tb

【拓展】

CNT向上计数,PWM模式1?
CNT向下计数,PWM模式1?
CNT向下计数,PWM模式2?

这里留给读者自行推理,只要明白了例子,很快就能理解CCRx在不同模式下正确的赋值

七、Simulink编程仿真

总封装:

点进去里面,逐一分析。

1. 输入与输出

需要的输入

SVPWM的输入是反Park变换中得到的Vα和Vβ,这两个是最关键的。
次之从我们的公共乘积因子K可知,我们需要输入母线的电压Udc.
最后,输入我们希望生成的调制波频率f_PWM.

我们得到的输出

三路输出比较寄存器CCRx的值
扇区

这样,Simulink中Svpwm模组中的函数function就已经确定了:

假如我们要求中心对称PWM对的频率是8K,那么他非中心对称的PWM(单路PWM)的频率就是2 * f_PWM,那么,中心对称的PWM到达中点的时间周期就是1/(2 * f_PWM);

2. MATLAB编程

采用载波向上计数,PWM模式2的思想进行搭建,编程。

%4个输入,4个输出
function [Tcm1,Tcm2,Tcm3,sector] = fcn( U_alpha,U_beta,U_dc,PWM_Freq)
%输出参数初始化
sector=0;
Tcm1=0;
Tcm2=0;
Tcm3=0;
%PWM采用中心对齐
%为了避免值过小,默认使用PWM频率的两倍作为载波值
%假如我们希望中心对称PWM的频率是8K,那么他对应的单路PWM频率应该是16K
%所以我们载波CNT的计数最大值是16K
Ts=PWM_Freq;
sqrt_3=sqrt(3);
%判断扇区部分(需要强制类型转换为浮点型)
U1=double(U_beta);
U2=double(sqrt_3*0.5*U_alpha-U_beta*0.5);
U3=double(-sqrt_3*0.5*U_alpha-U_beta*0.5);
%获得对应布尔值
if U1>0
    A=1;
else
    A=0;
end
if U2>0
    B=1;
else
    B=0;
end
if U3>0
    C=1;
else
    C=0;
end
N=4*C+2*B+A;
%根据N的公式结果判断扇区
switch N
    case 3
        sector=1;
    case 1
        sector=2;
    case 5
        sector=3;
    case 4
        sector=4;
    case 6
        sector=5;
    case 2
        sector=6;
end
%不同扇区不同矢量的作用时间计算
K=sqrt_3*Ts/U_dc;%公共乘积因子
switch (sector)
    case 1
        Tx=K*U2;
        Ty=K*U1;
    case 2
        Tx=-K*U2;
        Ty=-K*U3;
    case 3
        Tx=K*U1;
        Ty=K*U3;
    case 4
        Tx=-K*U1;
        Ty=-K*U2;
    case 5
        Tx=K*U3;
        Ty=K*U2;
    case 6
        Tx=-K*U3;
        Ty=-K*U1;
    otherwise
        Tx=0;
        Ty=0;
end
%过调制算法
if (Tx+Ty)>Ts
    Tx=Ts*Tx/(Tx+Ty);
    Ty=Ts*Ty/(Tx+Ty);
else
    Tx=Tx;
    Ty=Ty;
end
%零矢量总作用时间的二分之一,也就是T0和T7的值
T0=(Ts-Tx-Ty)*0.5;
%见六中的总结
Ta=T0*0.5;      %先跳转的PWM对的输出比较值
Tb=Ta+0.5*Tx;   %后跳转的PWM对的输出比较值
Tc=Tb+0.5*Ty;   %最后跳转的PWM对的输出比较值
%根据六中的扇区情况,赋值三路PWM对的输出比较值
switch sector
    case 1
        Tcm1=Ta;
        Tcm2=Tb;
        Tcm3=Tc;
    case 2
        Tcm1=Tb;
        Tcm2=Ta;
        Tcm3=Tc;
    case 3
        Tcm1=Tc;
        Tcm2=Ta;
        Tcm3=Tb;
    case 4
        Tcm1=Tc;
        Tcm2=Tb;
        Tcm3=Ta;
    case 5
        Tcm1=Tb;
        Tcm2=Tc;
        Tcm3=Ta;
    case 6
        Tcm1=Ta;
        Tcm2=Tc;
        Tcm3=Tb;
end
end

3. 利用SVPWM算法的输出搭建中心对称且互补的PWM生成器

总图:

需要的输入

三路输出比较寄存器CCRx的值
模拟CNT计数的三角波作为载波

获得的输出

三路互补且中心对称的PWM波,用于控制开关管

寻找载波模块:

拖出来,双击调整参数:

载波从0到1/(2 * f_PWM)时间,到达最大的计数值f_PWM。对应的是中心对称PWM周期的时间中点,即0.5Ts。
笔者这里使用数字量去代表时间,数字量拟用PWM频率代替,比如8K的PWM频率,它的Ts=2PWM_Freq,那么它的时间中点就是f_PWM,这个也类似STM32的重装载值(最大65535);

点进PWM Generator

以下是笔者搭建的内容

4.仿真结果与波形

黄色表示A相
绿色表示B相
蓝色表示C相

CCRx的波形是马鞍波,而调制波直接输出到PMSM电机的三端上,所以端电压(端对地GND的电压,不是相电压)也是马鞍波!

中心对称的PWM对,作用在相上,会使用数字正弦波来等效模拟正弦波;

当然这个仿真可以通过CCRx的值作处理来获得,使用以下公式:

Un_A=double(Udc/3*(2*PWM_a-PWM_b-PWM_c));
Un_B=double(Udc/3*(2*PWM_b-PWM_a-PWM_c));
Un_C=double(Udc/3*(2*PWM_c-PWM_a-PWM_b));

这种数字正弦波,作用在电机上,感性负载的电流惯性,使电机产生与数字正弦波电压有一定相角差的正弦电流,同时三相的电流也是120°对称的。因为是数字正弦波,在正弦电流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丝丝纹波,这是正常的。

作用在电机上的相电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