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盐运流淌千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盐运流淌千年

引用
人民网
1.
http://gz.people.com.cn/GB/n2/2024/1231/c371755-41094571.html

步入习水县土城古镇,犹如开启一场时光之旅。石板堆砌的小巷曲折幽深,沉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一个古朴的名字——盐巴巷。


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习水融媒供图

赤水河疏浚,从自贡沿泸州、合江、赤水、元厚而来的盐船,沿赤水河南进,到达土城码头。随后部分食盐转入当地“盐号”,其余食盐经赤水河航道继续南进,直到茅台。此处巷道便是食盐入号的必经之路,故当地人称之为“盐巴巷”。

馆内雕塑——红军与土城百姓鱼水情深。习水融媒供图

位于盐巴巷尽头“土城盐号”旧址的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静静矗立,盐韵华章、制盐之慧、仁岸春秋、赤色盐语、盐味之外五大展陈内容汇聚着千余年的盐运脉络,图文并茂、实物场景、人物雕塑在光影交错间,仿佛低语轻诉盐运的辉煌,古老的盐运画卷就此展开。


馆内人物雕塑——运盐。习水融媒供图

曾经,赤水河奔腾不息,一艘艘盐船穿梭其上,号子声回荡山谷。从盐的开采到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饱含先辈的智慧与艰辛。那些古朴的运盐工具,斑驳的船桨、粗糙的背篓,承载着岁月重量,见证了盐运之路的坎坷与兴盛。沿岸码头则热闹非凡,盐商云集,贸易往来成就了土城的繁荣盛景。不同地域文化在此交融碰撞,形成独特的盐运文化风貌。

馆内图文展陈。习水融媒供图

过去,贵州不产盐,老百姓吃的盐主要来自四川。因路途远,运输难,食盐成为贵州人民最稀缺的物品。

馆内文物——盐罐。习水融媒供图

当时间的脉络来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抵达土城,在“土城盐号”开仓分盐,解决了当时军民的用盐之需。

馆内展陈不同盐类。习水融媒供图

岁月悠悠,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经过时光浸润,根植于这片热土之上,等待着我们走进它,感受先辈们的坚韧与拼搏,传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