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门窗》:一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窗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门窗》:一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窗口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k.sina.com.cn/article_5474885474_146541f620010178ao.html

门可出入于尘世,窗能游思于仙境。近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携手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在观复博物馆举办了作品《中国古代门窗》的签名活动。时隔多年,这部曾一经出版便荣获国家图书奖的优秀作品再次引起文化圈的广泛关注。

作品不仅深入探讨了古代门窗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中的独特地位,还详细梳理了古代门窗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1996年,马未都创办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而这一次,读者大众更是可以在观复博物馆和这部作品中深度体验到文化学者马未都20多年前收藏的古代门窗珍品。

书中收录了门窗等明清建筑遗物共166组,698片,均附高清大图籍和详尽细致的注释说明,门窗的营造之法以及古代篆刻艺术,直观地感受到古代门窗的艺术魅力,即使是普通读者,也可清楚了解古代门窗艺术的发展历程,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马未都在采访中说到:大家现在对于门窗的印象,多数是居家、办公、房屋建造必备的一部分。但在古时候,门窗更多的是兼具文化、艺术传播的功能与载体,门窗更像是古代的电影、连环画,古人会把故事雕刻在门窗之上,比如七擒孟获,拦江救阿斗,三英战吕布,单刀赴会,铜雀台比武,曹冲称象等等经典名著故事。

因为在古时候,文化传播的载体比较少,而雕刻艺术便是其中之一,让传统文化以门窗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古代门窗》不只是一部送给古建文化爱好者们的书籍,更是一部跨越艺术、历史和文化的综合性作品。在马未都的笔下,古代门窗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建筑构件,而是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视角,将古代门窗的演变历程、工艺特点、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阐述。

尽显东方文化与美学的中式窗棂,最早要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开始对居住环境的探索与改造说起。在远古先秦时期,人们生活在自然山洞中,尚无门窗的概念。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居住方式的变化,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门窗的雏形逐渐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兴起,门窗的功能开始明确,但此时的门窗装饰简单,主要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进入秦汉时期,门窗的装饰艺术开始发展。此时的门窗开始成为审美的基础点,虽然不能直接成为审美的对象,但在古诗词中频频被提及,成为了审美过程中的重要陪衬。像“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隔雾春迟”,“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等……

由宋代开始,人们更加注重门窗的装饰作用,花式窗和格子门等精美的门窗样式开始出现。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门窗装饰更是达到了巅峰,与园林、民居等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门窗》不仅展现了古代门窗的发展历程和美学价值,还深入探讨了门窗与建筑、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关系。作者通过对古代门窗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门窗发展历程和美学价值的宝贵资料,还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窗口。相信这部著作将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与关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