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伯利亚人的扩张:马扎尔人/乌拉尔人,阿瓦尔人和雅库特人
新西伯利亚人的扩张:马扎尔人/乌拉尔人,阿瓦尔人和雅库特人
匈牙利人、阿瓦尔人等群体与乌拉尔山脉附近人群之间存在怎样的遗传联系?通过分析Y染色体单倍群N-Z1936及其下游分支,我们可以揭示这些人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并结合历史和语言学证据,提出乌拉尔语族人群的起源和扩散模型。
芬兰-乌戈尔语族的语言分布
芬兰-乌戈尔语族包括乌戈尔语支和芬兰-彼尔姆语支。乌戈尔语支包括3种语言:匈牙利语、汉特语和曼西语。汉特语和曼西语传统上从匈牙利语中分开并组成鄂毕-乌戈尔语。因此,在语言上与匈牙利语最接近的是位于乌拉尔山脉东侧的鄂毕-乌戈尔语。
单倍群N-Z1936的分析
通过对单倍群N-Z1936的分析显示,该谱系的下游分支 B539/Y13850 也存在于匈牙利人中,将现代匈牙利人以及历史上的马扎尔征服者与生活在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人口联系在了一起。N-Z1936主要是由B535/Z1934 和 B539/Y13850 组成。
N-Z1936的覆盖范围
- B535/Z1934:在当今东北欧的乌拉尔语使用者中很常见(主要是芬兰-彼尔姆语支)。
- B539/Y13850:属于乌戈尔语支,主要是由B540/L1034和B545/Y24365组成。B540/L1034常见于汉特人和曼西人中,B545/Y24365常见于巴什基尔人和伏尔加鞑靼人。这表明巴什基尔人和伏尔加鞑靼人与历史上的马扎尔征服者关系密切,可能后来才改用了突厥语。
N-Z1936的来源分析
我们进一步分析N-Z1936的来源,发现他们与青铜时代阿尔泰-萨彦地区的N1a1a1a1a (L392, L1026)人群有关。N1a1a1a1a (L392, L1026)主要是由 Y6058 和 Z1936 组成。Y6058 进一步分化出CTS2929/VL29,B202,F4205:
- CTS2929/VL29:与波罗的-芬兰语支人群有关,可能是源自于卡马文化。
- B202:常见于楚科奇人和爱斯基摩人中,可能是被古西伯利亚人吸收的乌拉尔群体。
历史上的蛮族入侵
历史上欧洲发生过几次蛮族入侵,其中就包括了阿瓦尔人,与以往匈牙利征服者马扎尔人一样,他们同样属于单倍群N1a,主要是其下游分支F4205。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布里亚特人和阿瓦尔人都携带单倍群F4205(N3a5-F4205),布里亚特人可能是C-M407与N-F4205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韩国人和布里亚特人都携带C-M407(C南支系),这一支还被发现在哈萨克弘吉剌部中。
F4205的覆盖范围:
原始乌拉尔语系的深层根源
原始乌拉尔语系的深层根源可能位于东北西伯利亚(N-P298),在进入南西伯利亚后与萨莫耶德语族混合形成了一个大乌拉尔语系家族。N1a1a1-F1419(N1a1a1a1-P298)覆盖范围:
N-P298主要是由N1a1a1a1b (M2118, M2019)和N1a1a1a1a (L392, L1026)组成:
- N1a1a1a1b (M2118, M2019)属于雅库特星团,我们在石板墓文化里也发现了这个单倍群。
- N1a1a1a1a (L392, L1026)是典型的芬兰-乌戈尔语族单倍群,包括了乌戈尔语支(B539),鄂毕-乌戈尔语支(B540),波罗的-芬兰语支(VL29)。
萨莫耶德语族人群则属于完全不同的单倍群分支N1a2b-B523(P43),他们可能与N1a1a1a1a (L392, L1026)一起由南西伯利亚向东北欧扩张,这就是乌拉尔语族和萨莫耶德语族人群通常都携带这两种单倍群的原因。
N1a2b-B523(P43)覆盖范围:
N1a2b-B523(P43)是由N1a2(L666)分化的,L666的另一个分支便是N1a2a-M128 ,虽然今天的M128在中亚高频出现,但M128应该是东亚起源。
考虑到耶律皇族也是N1a2a-M128,可能与耶律大石向西征服中亚有关。辽朝宗室重臣耶律大石在辽朝灭亡之后在中亚重新建立了以“辽”为国号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