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提出4个标准识别超临界流体 为地震研究提供新视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大提出4个标准识别超临界流体 为地震研究提供新视角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4/12-25/10342470.shtml
超临界流体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它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益林教授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4个识别俯冲带中超临界流体活动的标准,为理解地震等自然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团队成员在云南澄江采集样品的照片。左五为肖益林,左三为第一作者王洋洋博士。受访者 供图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一种特殊的流体状态,它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下,水和硅酸盐熔体在此状态下完全互溶。这种流体具有极强的元素迁移能力,在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超临界流体只在特定条件下稳定存在,如何在常温常压的天然样品中准确识别其活动痕迹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
肖益林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总结20多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提出了4个方面的识别标准。这些标准将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揭示超临界流体在成矿、气候和地震等领域的作用机制。
从化学角度来看,超临界流体可以分为单一组分(如水或二氧化碳)和多组分体系形成的超临界流体。在工业应用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已被广泛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色素提取和化学混合物分离等过程。
在地球科学领域,超临界流体兼具水和硅酸盐岩浆的特性,对地球内部物质迁移、伟晶岩和矿床形成、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地震产生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超临界流体不仅有助于理解自然现象,还可能为地震预测等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上。未来,该团队建立的识别体系有望成为鉴定超临界流体活动的重要参考标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热门推荐
明朝小冰河时期的持续时间探究
自然界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
吃3天停4天还是吃5天停2天?教你用对阿奇霉素
高速遇前车急刹:急刹还是躲闪?老司机教你正确应对
家用投影机怎么选?7个要点一次说清
神奇的“抗炎食物”有哪些?
Amenhotep III: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盛世君主
国债逆回购怎么算收益的啊?
吃完螃蟹可以吃橘子吗?专家解析螃蟹与橘子的食用禁忌
什么是浏览器内核
油焖大虾的做法,以色泽鲜艳、口感鲜美、味道浓郁而深受人们喜爱
献血后血液检测,您关心的那些问题
保费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保费的调整因素有哪些?
初中生邓乐言获阿里数学竞赛铜奖,列全球第19位,就读于上海中学
一辆50元自行车导致6名警员被杀,2008年的杨佳案,真相究竟如何
虚构事实骗取工伤保险?法院:构成诈骗罪!
城市美育日丨“二次元纸鸢”、非遗体验......在杨浦这里玩出新花样
重庆二次元经济蓬勃发展,年青一代成消费主力军
埃及猫的喂食要求
大坝清淤:预防水库淤积的重要措施
PE软管是什么管
历史上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禵关系为什么非常差?
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曾侯乙墓珍贵文物现身
通俗易懂: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区别
深入理解数据库:从概念到MySQL应用
6种降血糖的中成药,如何辩证选用?
【电池管理】关于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测量与分析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类型及选型指南
保险模型是什么?从概念到应用的全面解析
知识库本地搭建:为什么选择本地部署比云端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