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事实果真如此严重吗?

创作时间:
2025-03-14 08:31: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事实果真如此严重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93529

炎炎夏日,烧烤配啤酒是很多人的心头好。但“吃头孢不能喝酒”这条生活常识,你真的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吗?本文将通过两个急诊病例,为您详细解析“头孢配酒”背后的双硫仑样反应,以及如何安全用药。

两个急诊病例引发的思考

病例一:56岁的“老酒鬼”陈先生

在家庭聚餐时喝了二两白酒后,陈先生出现了面红耳赤、头晕心慌、满头虚汗、呕吐不止等症状,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经验丰富的裴洁医生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得知,陈先生因牙痛连续三天自行服用了甲硝唑,但在一天前已停药。医生迅速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并予以吸氧、纳洛酮解酒以及补液利尿等处理。经过一小时的治疗,陈先生症状明显好转。

病例二:李小姐的意外遭遇

李小姐在感冒自服一粒头孢克肟后,与男友约会时喝了一瓶啤酒,随后出现脸红、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李小姐体温37.6℃,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偏低,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急性胃炎,予以抗感染、护胃、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

为什么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

要理解双硫仑样反应,首先需要了解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乙醇)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中通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可引起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随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双硫仑类药物(如甲硝唑、某些头孢菌素等)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全身无力、潮红、头痛、呕吐、血压下降,严重时可致休克甚至死亡。这种反应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通常在饮酒后5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

哪些药物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并非只有头孢类药物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也不是所有头孢都会引起这种反应。除了头孢菌素类,其他如甲硝唑、氯霉素、酮康唑等药物也可能引发。此外,一些含有酒精的食品和药品也需要特别注意,如啤酒、醉虾、酒酿丸子、藿香正气水等。

安全用药指南

  • 时间间隔:饮酒后至少72小时再使用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服药期间及停药后72小时内避免饮酒或接触含酒精的物品。
  • 全面排查:使用相关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近期饮酒史;用药期间避免使用含酒精的外用制剂和化妆品。
  • 个体差异:肝肾功能不全者代谢酒精较慢,需延长安全间隔时间。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