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玩“泥巴”玩成了陶艺界“百科全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玩“泥巴”玩成了陶艺界“百科全书”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96398

在广西柳城县上雷村,有一位被誉为陶艺界"百科全书"的匠人——蒋太华。从18岁开始从事陶艺制作,至今已有50多年,他不仅掌握了精湛的龙窑柴烧技艺,还不断创新和传承,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仲夏时节,燥热的午后迎来一阵降雨,雨水顺着屋顶的古老瓦片流下,如同大自然的鼓点,敲在盛满雨水的大缸里发出清脆的回响。



在柳城县上雷村永兴陶器厂内,68岁的蒋太华和徒弟调整存放瓷器的架子,为前来体验陶艺的游客布置场地。




"等天晴了,我们就把厂房外面地板铺好。"蒋太华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和徒弟商量着工期。



从18岁开始跟随师傅做陶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陶器这门手艺已经有50多年,玩"泥巴"的蒋太华一玩就是大半辈子,玩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陶艺界"百科全书"。



1985年,桂林全州人蒋太华来到柳城县考察,发现上雷村一带的泥土非常适合制作陶瓷,且当地陶器销售市场广阔。他便与同乡开办了这家陶器厂,采用传统的龙窑柴烧技艺烧制陶器。
蒋太华设计的龙窑长约48米,最高温度能烧到1340摄氏度,是目前广西规模较大、保存完好且正常生产的龙窑。
龙窑烧制的陶器,经过手工做好的陶坯,自然风干,上釉装饰等工序。
龙窑烧制以松枝等植物为燃料,火焰抽力大,升温快,降温也快。整个烧制过程需要50多个小时不间断烧火,这对烧窑师傅的烧窑经验是个不小的挑战。
由于烧制过程的不可控性,不时会有一些色彩、纹理奇特的精品出现,但烧制工艺复杂,成本偏高。在蒋太华看来,龙窑柴烧技艺虽然次品率较高,烧制难度大,但其好在能够烧制大件陶瓷用品,采用龙窑烧制的水缸、辣椒盆、花盆产品走俏当地市场。

90年代以后,随着塑料、不锈钢制品涌入市场,制陶市场大量萎缩,许多制陶企业关门倒闭。为了跟上时代发展,蒋太华自学了化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调制出各种制陶配方。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窘境后,陶器厂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经过不断的积累,蒋太华创作的作品频频获奖——
2015年,作品《珍珠天目釉蒜头瓶》荣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
2016年,作品《莲莲逢贵人》荣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银奖;
2017年,作品《唐风宋骨》获得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蒋太华也因此先后获得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柳州工匠"提名奖、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城龙窑陶器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在蒋太华的耳濡目染下,他的一双儿女相继学习陶艺,现在在景德镇从事陶瓷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从2000年开始,蒋太华走进中小学校,传授陶器制作技艺,承担广西工艺美术学校、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科技大学艺术班学生实习指导工作。
由于制作大件陶器需要充足的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蒋太华将自己的创作重点调整到茶壶、酒壶等工艺品上,产品附加值、艺术性、观赏性也更高。在从事陶器制作的几十年里,蒋太华带过的徒弟有一百多人,覃晴就是其中之一。

土生土长的柳城人覃晴,是一个手工品制作爱好者。
2016年,在多次交流、采购陶器后感受到陶器的魅力,覃晴开始拜蒋太华为师学习陶器技艺。
在蒋太华老师的指导下,覃晴的陶器技艺不断提升,成为柳城龙窑陶器烧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覃晴根据仫佬族剪纸创作的作品《竹椅上的猫》,在2019"慧矩杯"首届互联网手作创意设计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提名奖。
2020年,覃晴在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最上面这排陶器,出土自凤山镇对河村的明代的窑址。"
覃晴在工作室内介绍说。因为是在凤山镇制作和传承陶艺,因此覃晴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凤瑶。
为了提升创作水平,覃晴先后到江西景德镇、吉州等地交流学习。在"取经"归来后,将当地桑叶、凤山地方美景等融入陶瓷作品创作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陶瓷文创作品。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人能感受到我们柳城陶器制作的魅力。"
结合禅韵丝缘蚕业核心示范区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覃晴在塘进屯蚕文化馆推出了桑蚕主题的陶器制作研学项目,还改造了一台视频宣传车作为移动的陶器体验教室。

后记
柳城县是广西境内具有悠久龙窑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自宋代开始,柳城县境内便有龙窑的出现。其中,规模较大、保存状况较好的当属位于县城融江中段的柳城窑址。
此外,在柳城县境内尚发现的其他窑址共有6处。柳城窑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坡式龙窑和叠烧装烧方法进行大规模烧造,其产品凭借江河舟楫之便远销各地及海外。
1992年,广西文物考古队对木桐窑区的一个窑包进行发掘;
2017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龙庆窑区进行试发掘。
在出土的有价值的文物5000余件套中,最有价值是印有八思巴文的瓷碟器物,填补了广西区域元代考古空白,这对研究我国我区宋代以来陶瓷业发展史、生产工艺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陶器是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的综合体。在延绵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泥巴与火一道演绎陶艺之美,赋予陶器新的生命。正是有了一个个像蒋太华一样的手艺人,勤学苦练,专注创新,让柳城陶器艺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光芒。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