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恩益坦(注射用奥马珠单抗)药品信息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恩益坦(注射用奥马珠单抗)药品信息详解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drugs.dxy.cn/pc/drug/u0vaQP4vxOBlLkznIMoJGQ==?ky=%E6%B3%A8%E5%B0%84%E7%94%A8%E5%A5%A5%E9%A9%AC%E7%8F%A0%E5%8D%95%E6%8A%97

恩益坦(注射用奥马珠单抗)是一种用于治疗特定类型哮喘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生物制剂。它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过敏反应和炎症。本文将详细介绍该药品的成分、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

警示语
使用本品后罕见报道速发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低血压、晕厥、荨麻疹、喉或舌的血管性水肿,速发过敏反应最早发生于首次注射后,也有可能在开始规律治疗一年后发生。本品注射后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密切观察患者,并做好处理速发过敏反应的准备。告知患者速发过敏反应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提醒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成份

活性成份为奥马珠单抗。
奥马珠单抗为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生产的人免疫球蛋白 E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分子结构:奥马珠单抗由两条 450-或 451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链和两个 218 个氨基酸线基组成的轻链构成。两条重链都含有连接在蛋白骨架的 Asn301 低聚糖链。
分子量:约为 150000 道尔顿。
冻干粉辅料:蔗糖,组氨酸,盐酸组氨酸和聚山梨酯 20。
复溶后,每瓶中奥马珠单抗浓度为 125 mg/mL(150 mg 溶于 1.2 mL 溶剂)。

规格

150 mg/瓶。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采用 H1...登录

用法用量

本品应由具有诊断和治...登录

禁忌

对奥马珠单抗活性成份或者其他任何辅料有过敏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

一般说明尚未在高免疫...登录

药理作用

哮喘
奥马珠单抗可抑制 IgE 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表面高亲和力的 IgE 受体(FCεRI)结合,导致这些细胞上 FCεRI 下调,奥马珠单抗可抑制过敏性哮喘中 IgE 介导的类症,表现为血液及组织中酸性粒细胞减少及 IL-4、IL-5、IL-13 等炎症介质减少。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奥马珠单抗与 IgE 结合并降低游离 IgE 的水平,细胞上 IgE 受体(FCεRI)下调。奥马珠单抗改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症状的机制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

参照药
在成人和青少年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研究了奥马珠单抗的药代动力学。
吸收
皮下给药后,奥马珠单抗吸收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62%。成人和青少年哮喘患者或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接受单次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其吸收缓慢,平均在给药后 6 至 8 天达到血清峰浓度。剂量大于 0.5 mg/kg 时,奥马珠单抗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每 4 周给药 75 mg、150 mg 或 300 mg 后,血清中奥马珠单抗的谷浓度随剂量水平成比例增加。
分布
体外研究中,奥马珠单抗与 IgE 结合形成一定大小的复合物。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未发现复合物沉淀和分子量大于一百万道尔顿的复合物。患者接受皮下注射给药后的表观分布容积为 78±32 mL/kg。
消除
奥马珠单抗消除包括 IgG 清除过程以及通过与靶向配体 IgE 特异性结合和形成复合物进行清除。肝脏消除 IgG 包括网状内皮系统和内皮细胞降解。也可通过胆汁排出完整 IgG。哮喘患者中,奥马珠单抗血清消除半衰期平均为 26 天,表观清除率平均为 2.4±1.1 mL/kg/天。体重加倍,表观清除率近似加倍。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模拟,在体重 80 kg 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稳态时奥马珠单抗的血清消除半衰期平均为 24 天,稳态时表观消除率为 3.0 mL/kg/天。
患者人群特征
根据群体药代动力学评估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其他因素对奥马珠单抗暴露量的影响。此外,通过分析奥马珠单抗浓度和临床应答之间的关系来评估协变量效应。这些分析表明,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无需根据年龄(12-75 岁)、人种/种族、性别、体重、体重指数、基线 IgE、抗FcεRI自身抗体或合并使用 H2 抗组胺药或 LTRA 进行剂量调。
肾损害与肝损害
没有肝肾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数据(参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本品
一项在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 I 期临床研究中,评估了本品和参照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所有受试者均技受单次本品或参照药 150 mg 皮下注射,本品组 79 例,参照药组 81 例。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皮下注射 150 mg 的本品或参照药后,中位达峰时间分别为 119.0 h 和 120.5 h,Cmax的平均值分别为 19.180 μg/mL 和 20.130 μg/mL,AUC0-t的平均值分别为 15370 μg·h/mL 和 16490 μg·h/mL,AUC0-∞的平均值分别为 16080 μg·h/mL 和 17380 μg·h/mL,终末消除半衰期的平均值分别为 527.9 h 和 549.16 h,表观分布容积的平均值分别为 7.290L 和 6.984L,表观清除率的平均值分别为 9.808 mL/h 和 9.046 mL/h。本品和参照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
对 Cmax、AUC0-∞和 AUC0-t进行药代动力学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本品和参照药的 Cmax、AUC0-∞和 AUC0-t几何均值比的 90% 置信区间分别为 89.50%-101.90%、87.45%-97.86% 和 88.40%-98.21%,均在等效区间 80%-125% 之内,表明本品和参照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

临床试验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
在一项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多中心等效性设计的临床研究中,比较本品与茁乐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 343 例使用 H1 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年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照 1:1 比例随机至本品或茁乐治疗组,予以每 4 周皮下注射本品或茁乐 300 mg,共 12 周。治疗结束后完成为期 12 周的安全性随访。除 1 例随机后未给药,总计 342 例患者纳入有效性分析,其中本品组 170 例,茁乐组 172 例。本品和茁乐治疗组中位年龄(范围)分别为 38(18-71)岁和 39(19-68)岁,女性(64.7% vs 68.6%)均多于男性,民族大部分为汉族(95.3% vs 92.4%),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分布均衡。
使用每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范围:0-42)来衡量疾病严重程度。UAS7 包括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ISS7,范围:0-21)和每周风团计数评分(NHS7,范围:0-21)。要求随机化之前使用 H1 抗组胺治疗至少 2 周,此外,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前 7 天的 UAS7 ≥ 16 且 ISS7 ≥ 8。
本研究入组的人群与茁乐 CSU 关键性研究 1 和 2(Q4881 g/Q4882 g)基本一致,且本品和茁乐治疗组组间 CSU 疾病基线特征分布均衡。尽管已接受批准剂量的 H1 抗组胶治疗,本品和茁乐治疗组基线时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ISS7)得分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 14.75(3.316)和 14.93(3.400),基线 ISS7 得分 ≥ 13 均占多数(72.9% vs 72.1%)。
本研究主要终点“治疗第 12 周 ISS7 较基线的变化值”的分析结果显示,本品和茁乐治疗组患者 ISS7 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详细数值见表 3:两组调整后均数异(90%CI)为 0.80(1.64,0.05),双侧 90%CI 队在试验假设等效区间[2.1,2.1]范围内,说明本品在采用 H1 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与茁乐具有临床等效性。主要终点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一致。主要终点的亚组分析果与主要分析一致,本品与茁乐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基线 ISS7 和 IgE 人群中的疗效一致。
表 3. CSU 研究中第 12 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较基线变化值总结
注:基线结果缺失的患者未纳入总结分析。
研究中治疗期内两组的平均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见图 1,本品和参照药治疗组患者 ISS7 随时间下降整势基本一致,尚未确定 CSU 患者使用本品治疗的适当持续时间。
图 1. CSU 研究中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趋势图


对本研究其他次要疗效指标的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第 12 周时 UAS7 较基线的变化值,NHS7 较基线变化值,UAS7 ≤ 6 分的患者比例,ISS7 达到最小重要差异值(MTD)的患者比例和时间,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得分较基线的变化值均表现相似。表明本品与茁乐治疗获益相似,症状改善、起效时间、达到良好控制的患者比例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均相似。

毒理研究

生殖毒性
食蟹猴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 75 mg/kg/周(以 mg/kg 计相当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的 5 倍)时,未见对雄性和雌性食蟹猴生育力和生殖能力的影响。妊娠食蟹猴于器官发生期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 75 mg/kg/周(以 mg/kg 计相当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的 5 倍)时,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或致畸性。食蟹猴妊娠晚期、分娩及哺乳期间给予奥马珠单抗,未引起对胚胎和新生幼仔生长的不良反应。
致癌性
尚未在动物中开展长期研究奥马珠单抗潜在的致癌性。

上市许可持有人

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企业

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