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是什么?拉力型和压力型介绍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是什么?拉力型和压力型介绍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土木工程结构,主要用于提升土体稳定性。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锚杆的组成、作用以及拉力型和压力型两种主要类型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预应力锚杆主要由自由段和锚固段组成,自由段是指穿过不稳定坡体的那一部分,锚固段是指位于稳定坡体内的那部分。预应力锚杆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土体的下滑力,提升土体的稳定性。不同结构的预应力锚杆所针对的地形也有所不同,下面将详细介绍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
锚杆支护放坡条件
- 首先需要施工场地条件满足放坡的要求,确保基坑周围无大型建筑群,且没有重要的道路,才可以进行开挖放坡。
- 如果施工场地周围有小型的建筑群或者道路,就不能随意放坡,需要考虑放陡一点的坡。
- 如果采取陡坡,那么就涉及到滑坡、坍塌的危险,这时就需要根据地质勘察情况,进行土钉支护。
- 如果勘察结果显示有特殊地层,那就意味着需要面对无法钻进、难成孔、易塌孔等问题,可以考虑使用自钻式锚杆进行支护。
自钻式锚杆在应用时,通常用作全长粘接的土钉、微型桩,很少施加预应力。但也可以用作带有预应力的锚杆,可有效平衡坡体的下滑力,使坡体的稳定性满足工程建设的安全需要。
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
1. 拉力型锚杆
拉力型锚杆主要依靠锚固段提供足够的抗拔力,以保证预应力的施加。锚固段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将锚固段部分的锚索体固结在岩体的稳定部分。按其张拉段是否粘结,又可分为全长粘结式和自由式。
① 粘结式
先采用气钻或水钻钻进全长,进行锚固段注浆,随后进行张拉和张拉段注浆,也可称为二次注浆锚杆。这种支护形式的特点在于,即使锚头失效也能保持预应力。
② 自由式
先采用气钻或水钻钻进全长,后注浆或是边钻进边注浆,注浆完成后进行张拉,也可称为二次注浆锚杆。锚固段锚杆外面不用加套管,张拉段外需要加套管,张拉段锚杆不直接与锚固体或围岩体粘结,自由伸缩时不受影响。这种支护形式的特点在于,局部岩体变形引起的局部应力,能分布在整个张拉段上。
2. 压力型锚杆
压力型锚杆与拉力型锚杆受力机理不同,通过无粘结的中空锚杆体,直接把拉力荷载传递到钻头上,使得注浆体由传统的受拉应力状态转变为受压应力,适用于细杆大头。这种支护结构的特点是杆体全长有水泥浆的包裹,防腐效果好。
综上所述,硬岩锚固适合采用拉力型预应力锚杆,软岩锚固适合采用压力分散型或拉力分散型预应力锚杆,需要根据具体岩层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