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梵净山:山与万物 生态优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梵净山:山与万物 生态优先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7A05HUI00

导读:梵净山作为贵州省首个独立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著称。近年来,铜仁市积极推进梵净山生态保护工作,通过生态监测、人工繁育等措施,不断厚植梵净山生态底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环境。

2018年,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贵州省首个独立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梵净山因其深厚的地质文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价值正散发着独有魅力。近年来,铜仁市积极推进梵净山生态保护各项工作,主动降低人为干扰,打造适应生物多样性生活生存的良好环境,使梵净山源源不断释放“多重效益”。


梵净山独特地貌景观

万里睡佛、红云金顶、蘑菇石、万卷书;佛光、幻影、云瀑、禅雾……十多亿年前,地球历次的造山运动,铸就了梵净山身高千米、磅礴七百余平方千米的神奇山体,也形成了这些独特多样的地貌景观。

随着梵净山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和热捧。97%的森林覆盖率和一年可高达200天的降雨量,造就了梵净山内7925种野生动植物同生共存,孕育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为了平衡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力推动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持续保护、永续发展,铜仁市通过生态监测、人工繁育等措施不断厚植梵净山生态底色,严守生态防线。

近年来,铜仁市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充分考虑道路附近“原住民”的生活习性和周围环境,加强对道路周边环境的生态利用和保护,以降低人为影响的方式保护梵净山环线的生物多样性。

在梵净山西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紫薇镇团龙村,由于近几年对梵净山生态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当地以藏酋猴为主的野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多,活动十分频繁。


梵净山周边野生动物活动频繁

为了减少人类对藏酋猴的影响,同时也为了保证通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2023年,当地在通村公路上搭建了一条高4.5米,宽4.5米,长约300米的通道,用铁丝网隔开人类和动物的活动区域,有效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在梵净山环线印江县和江口县的交界处,当地相关部门还修建了一条专供动物通行的天桥。为让动物们放心通过,当地护林人员在这条通道上种植了很多的植物,提供良好的仿生环境,打造“地上车行驶,桥上动物过”的和谐景观。

创建生态廊道和动物廊道是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是拓展野生动物生境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当地和多单位联合在梵净山环线修建生态廊道,共拓宽野生动物生境空间295平方公里。同时,还在梵净山内布置了6套视频监控系统,近期观测到保护区周边有金丝猴活动,疑似金丝猴还在逐步扩大栖息地范围,充分说明了生态廊道取得了一定成效。


梵净山生态廊道建设

在梵净山森林监测样地,贵州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测量树围,观测树木生长情况。同时,他们还通过红外相机监控画面、气象监测、水质检验等手段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梵净山区域动植物的健康发展。

以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为依托,当地打造“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系统,对梵净山区域水文水质、土壤、大气和生物进行持续监测,构建集科研、监测、应用、示范与共享一体的生态站监测网络,守护梵净山全域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梵净山区域内共建设水质监测点15个、河床监测断面37个、气象站10个、森林监测样地31个。为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系统、翔实的科学依据,助力世界自然遗产地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梵净山生态监测工作

绿水青山如何在保护中转化为金山银山?近年来,省市联动出台了《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和《梵净山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地方法律法规,从公里网格化责任到人、加强梵净山生态的科研保护、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历史文物维护等方面对梵净山及周边进行保护。申遗六年来,铜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格遵守申遗承诺,全面加强对梵净山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形成了山、水、林、田、草和动植物相互交融的多样化生态环境。

梵净山野生动植物数量从2018年的7154种增加到7925种,珍稀濒危动植物避难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当地正在积极创建梵净山国家公园,相信将来通过“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公园”两大金色名片,梵净山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本地的文化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