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3.5亿年前海洋初级生产力爆发引起全球巨量碳埋藏与气候变冷

创作时间:
2025-03-15 15:48: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3.5亿年前海洋初级生产力爆发引起全球巨量碳埋藏与气候变冷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
http://www.nigpas.cas.cn/kyjz/202410/t20241022_7405896.html

距今2.6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大冰期(约360-260百万年前),是地球上动植物繁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室气候,其时大气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浓度与现今人类生存的冰室气候环境相当。因此,对这一时期关键气候转折期的系统研究,将为我们认识地球不同尺度的气候系统变化及其控制因素提供重要借鉴。

晚古生代大冰期启动的一个重要序幕发生在3.5亿年前石炭纪初期(约355-350百万年前),并伴随着显生宙变化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碳循环扰动——即中杜内期碳同位素正漂移(TICE)事件。此前在北美这一事件被称为KOBE事件。该事件普遍被归因于一次有机碳埋藏的增加,在晚古生代气候变冷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TICE事件期间的有机碳埋藏原因存在争议,前人研究认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大量有机质,引发大洋缺氧抑制了有机质的降解。然而,示踪海洋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证据始终缺失。另外,对有机碳埋藏的模式也存在争议,未有定论。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吉涛及博士生仲钰天领衔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对华南地区两条石炭系杜内阶剖面开展沉积学、地层学与碳-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全球碳循环扰动的模式和复杂的碳循环-气候反馈机制,证实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在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自然指数期刊《地质学》(Geology)上。

该研究首次精细刻画了该时期的全球碳循环扰动具有两幕式的特点,而碳同位素的两次正漂对应着明显的锌同位素的升高,由此提出其受控于两次初级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初级生产力的爆发分别由大陆硅酸盐风化和大陆架有机质的再氧化所输入的营养盐触发,并进一步导致了两幕式的有机碳埋藏事件,封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从而引起阶梯式的气候变冷。繁盛的初级生产力不仅导致了全球广泛的黑色页岩沉积,成为潜在的油气资源,也引发了包括大洋缺氧的扩张和气候变冷的增强等显著的环境和气候效应,严重抑制了海洋生态系统自泥盆纪末大灭绝之后的恢复,使海洋生物多样性在该时期始终处于低迷状态。

该研究为系统揭示深时关键气候转折期全球碳循环模式、及其触发机制与生物-环境-资源效应提供一定借鉴。

此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
Zhong, Y.T., Chen, J.T.*, Liu, S.-A., Yuan, C.S., Gao, B., Isson, T.T., Algeo, T.J., Sheng, Q.Y., Chen, B., Luo, G.M., Wang, X.D., Qie, W.K., Zinc isotope perspective on global carbon cycling during the onset of the late Paleozoic icehouse, Geology, 2024,https://doi.org/10.1130/G52447.1


图1.全球TICE事件记录的剖面分布与华南研究剖面古地理图


图2.华南地区马兰边和下司剖面TICE事件综合地层与碳、锌同位素记录


图3. TICE事件期间地球化学记录对比与锌的质量平衡模拟


图4. TICE事件期间碳-锌循环模式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