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摆脱便秘烦恼
养成好习惯,摆脱便秘烦恼
俗话说:“便秘不是大毛病, 解不出来真要命。”便秘已经成了很多人难以启齿的困扰,如不加重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如出现排便困难、排便较干、一周排便少于3次即为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对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二便是人体新陈代谢、排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二便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所以,养成良好的二便卫生习惯,对健康长寿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养生家对保持大便通畅极为重视。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指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金元时代的朱丹溪也说:“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就是说,肠中的残渣、浊物要及时不断地给以清理,排出体外,才能保证机体的生理功能。如果大便经常秘结不畅,可导致浊气上扰,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因此而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如头痛、牙痛、肛门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肠癌等。
养成好习惯,摆脱便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越来越精细化,便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长期便秘可引发精神萎靡、两胁隐痛、口苦恶心、食欲减退、浑身酸痛、疲乏无力及头痛、头昏等症状。
其实,缓解便秘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小改变”,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大便越来越通畅。
每天适量喝水
体内水分不足会引起便秘。若体内缺水,就会令大便干燥,无法顺利排出。要想防治便秘,除了摄入果蔬中的水分外,每天最好额外再喝些水。
坚持规律排便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之一是“便得快”,即排便要正常。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一样,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两三天一次,什么是正常的呢?一是有便意,排得出来,二是没有特别的异味,三是没有出血和疼痛等合并症。
大便是人体健康的信使,通过排便可以发现异常。排便的次数没有绝对,原则上每天排便更好一点。
日本有研究表明,80%的老年痴呆年轻时候患有严重便秘。很多便秘是忍出来的,因为在忙或者不方便去,有便意却忍着,慢慢形成恶性问题。
排便是生物学行为,如果有便意时却人为抑制,那么已经输送到远端的粪便会回流到结肠,待久了肠内容物被吸收水分慢慢变硬,以致大便变硬造成排便困难。
排便是需要教育和训练的,便秘在最开始就应该纠正过来,一旦形成顽固性便秘就比较难治疗了。因此,有便意就要及时去排便,可以在早上起床后养成相对固定的排便习惯。
另外,不要盲目去药店买各种通便药,长期应用会产生副作用,导致依赖和药物抵抗等问题。
提肛、摩腹促排便
三餐后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50下,可促进肠道蠕动,然后左、右转动腰骶部。
对有便意而排出不畅者,可练习撮谷道,又叫提肛运动。
腹部按摩: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双腿稍屈曲,腹部放松,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2~3次,每次50圈。
撮谷道是一种独特的养生之术,其具体做法概括为“收、抵、提、闭、松”五字诀。
收:将臀部、大腿收紧;
抵:舌抵上腭;
提:向上收提会阴部及肛门,同时吸气;
闭:稍闭气凝神;
松:然后慢慢呼气,缓缓放松肛门、会阴部和全身。
每日清晨醒来和晚上睡前做,平卧,每次50下。
多摄入粗纤维食物
很多时候肠胃蠕动之所以会变慢,与缺乏刺激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建议经常有便秘情况的人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比如像玉米、燕麦、大豆,多吃白菜、芹菜、韭菜、萝卜等,这些食物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
每天快走30分钟
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面对电脑、缺乏运动也会影响肠道蠕动。
建议大家每天快走30分钟,最好再做一套健身操。
假期时也要多外出远足、打球或游泳,这都是增进体内畅通的好方法。
洗澡时巧揉肚子
洗澡时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淋浴腹部,可治疗慢性便秘并防治痔疮。
而神经性便秘,则要沿着肠部用40°C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C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可让大肠的蠕动增加。
适当食用果胶食物以及产气食物
果胶食物有很多,例如苹果、香蕉、柑橘、胡萝卜以及卷心菜等,这些都是属于果胶食物,能够很好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有效减少便秘的情况。
热水泡脚
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能促进体内机能的正常运行,这样一来,便秘自然不会来困扰你。
饮食有节
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即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不能暴饮暴食,软硬冷热相宜,饮食干净卫生,食品多样化。经常变换花样、种类,注意色、香、味俱全,以增加食欲。
适当增加脂肪供给
高脂肪食物里面的植物油能分解脂肪酸,增强肠蠕动,润滑肠道。干果仁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脂,适当增加摄入有通便的作用。
小贴士:调节便秘还要少吃强烈刺激、助热食物,如辣椒、咖喱等调味品,忌饮酒或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