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香港重疾险:消费型VS储蓄型,哪款适合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香港重疾险:消费型VS储蓄型,哪款适合你?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10life.com/zh-CN/blog/%E6%B6%88%E8%B4%B9%E5%9E%8B%E5%82%A8%E8%93%84%E5%9E%8B%E9%87%8D%E7%96%BE%E9%99%A9

香港的重疾险市场以储蓄型产品最为知名,因其理赔或退保时能提供可观的分红。然而,消费型重疾险在保障范围、保障年期及保费方面与储蓄型有何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并通过具体产品对比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区别盘点

由上图可见,两者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大家需要留意:

• 保障责任

疾病范围:
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范围较窄,香港市场常见的有三种,包括仅限于癌症(或称定期癌症保险)、涵盖三大重疾(癌症、心脏病、中风)、多种疾病(三大重疾+其他重疾)。
储蓄型重疾一般涵盖多种疾病,包括三大重疾、早期及严重疾病、儿童疾病等,甚至有些会涵盖严重精神病或眼科疾病。

保障年期:
消费型重疾险常见保障期为1年、5年及10年,而多数只包含1次重大疾病的理赔,理赔后保单便结束,只有少数类似产品提供多次赔付。
储蓄型重疾险则为受保人提供终身保障,除了早些年的单次理赔产品,近些年各保险公司推出的终身性重疾险都涵盖重疾的多次赔付。即使受保人已理赔过,在等候期后确诊还能理赔第2次、第3次,甚至无限次理赔。

• 保费能拿回多少

消费型重疾险没有储蓄成份,是纯保障产品。不论理赔与否,之后都不能拿回保费,所以属于消费型。
储蓄型重疾险含储蓄成份。如果受保人没理赔过,可以在保费全部交完后把保费连分红一起取出。
尤其因为香港重疾险预期分红相对较高,因此与纯消费型重疾无法拿出保费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当然如果受保人因重疾理赔,因为多次赔付的储蓄型通常有的保费豁免功能,受保人也不需再交保费,也依然享有终身保障。

• 保费的高低

消费型重疾首年保费远低于储蓄型重疾,但随着年纪增加,保险公司逐渐调高增加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
储蓄型重疾一般保费是恒定的,所以期初贵过消费型的不少,但后期两者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到了一定年期,消费型保费甚至会超过储蓄型。

代表性产品对比

10Life抽取了市面上三间保险公司旗下的消费型重疾险和终身危保险作保费比较。

假设受保人由0岁开始投保
男,非吸烟人士,保额100万港元

假设受保人由35岁开始投保
男,非吸烟人士,保额100万港元

• 消费型重疾险 - 保费随年龄增加,总保费可能超过储蓄型

以上储蓄型重疾险缴费25年就能有终身保障,保费在缴费期内基本不会变动。
而消费型重疾险保费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最终总保费甚至会超过储蓄型重疾险。
以Generali跨越同行(储蓄型)及加爱无限保(每年续保,消费型)为例:
假设受保人35岁非吸烟男士缴费至65岁,储蓄型重疾的保费为653,760港元,稍高于消费型重疾的559,360港元。
而供款到80岁时,消费型重疾险总保费已累积至2,037,800港元,不仅大大高于储蓄型重疾的保费,甚至远超过保单的总保额。

• 储蓄型重疾 - 越早买总保费越便宜

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子女规划终身保障的朋友,都建议尽早购买储蓄型重疾险。
同样以Generali跨越同行(储蓄型)为例,假设分别在0岁及35岁时投保,缴费25年,在0岁投保的总保费252,260港元。
而如果是35岁投保,总保费超过65万港元,保费高出前者超1.5倍。

• 储蓄型重疾险 vs 消费性重疾险 - 各自适合那些人群?

对于为子女筹谋未来的父母、年轻的在职人士,储蓄型重疾险相对更有吸引力,因为保障范围广及涵盖重疾多,既能存钱理财,又能有终身保障。
对于较年轻,资金有限的消费者而言,以较低保费获得一定期限内的保障,消费型重疾险可能就是性价比之选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