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怎么办?一年合同与三年合同有何区别?
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怎么办?一年合同与三年合同有何区别?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未签劳动合同的处理方法、补偿规定,以及一年和三年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劳动法未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若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主张权益至关重要。
其次,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双倍工资补偿。
再者,若与用人单位就未签劳动合同事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并依法处理。
另外,也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等。仲裁时效为一年,需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自身也要积极主动维护合法权益。
二、未签劳动合同如何补偿
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补偿规定如下:
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计算期间从用工第二个月起至满一年前一日止。例如,用工三个月未签合同,需支付两个月双倍工资。
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后若解除劳动关系,可能涉及相应补偿或赔偿。
补偿计算方式:双倍工资的基数一般按照劳动者当月应得工资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要获取补偿,需保留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通过合法途径,如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身权益。
三、签一年的劳动合同和签三年的有什么区别
签一年与签三年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试用期方面:一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可达六个月。通过试用期时长,企业有更多时间考察三年期合同员工,员工也能在较长试用期进一步了解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稳定性方面:三年合同相对更稳定,给予员工更强职业安全感,利于员工长期规划职业发展。一年合同到期后企业终止合同相对容易,员工面临续约不确定性较大。
经济补偿方面:若合同期满企业不续签,需支付经济补偿。一年合同期满不续签,补偿一个月工资;三年合同期满不续签,则补偿三个月工资。
培训投入方面:企业对三年合同员工可能投入更多培训资源,因期望员工长期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一年合同员工培训投入可能相对保守。员工可依据自身职业规划、对稳定性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一年或三年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