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土木专业成“天坑之王”更名“换马甲”?专家这么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土木专业成“天坑之王”更名“换马甲”?专家这么说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scovery/2024-07-15/doc-inceerfi5151597.shtml

最近,多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这被视为一个时代的更迭,中国告别了大拆大建的时代。与之相关联的,除了房地产产业链的上下游,还有不少专业,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要数土木专业。这个曾是不少院校“大热门”的王牌专业,如今因为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唱衰”的论调和观点,成了考生们绕开的“天坑之王”专业。就连新开设的智能建造专业、智慧城市工程专业等,也被看作是土木专业“换汤不换药”更名而来的。

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副系主任管东芝接受专访时,一一回应了网络上关于土木专业的争议,以及畅谈对于智能建造等新专业的看法。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副系主任管东芝。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土木专业更名“换马甲”啦?

针对网上关于智能建造等新专业是否由土木工程专业更名而来的讨论,管东芝表示,智能建造这个专业,不是简单地由传统土木专业更名或升级而来,而是智能技术和工程领域相结合诞生的新工科专业,具体体现在工程建造智能化。它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结合了整个国家、社会、科技、工程建造和建造模式的发展。因此,智能建造应该被视为一个新专业,而不是简单从老专业分离或者升级而来的。

开设这些新专业,主要是为了适应当下经济就业大环境的变化,还是国家对于工程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东芝从多个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

  1. 目前我国的大型基建需求量仍然不小,包括大型桥梁、过江通道的建设,以及许多城市的地铁建设仍在进行。虽然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可以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国家也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最近中国建筑与沙特签约了一个大项目,可以看出对于土木行业人才的需求还是不小的。

  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土木行业过去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现在由于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人的技术能力也在提高,劳动力不像以前那么廉价,建造的模式也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产业功能升级,一线的劳动量确实是在减少。

  3. 土木工程本身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从古代的建造到近现代的建筑,甚至到未来的建筑,施工建造的技术也在升级,建造方法、材料、装备等等也在发展。当下的发展赶上了智能化的机遇,可以更好为工程建造行业提质增效。

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生,不同培养方向的毕业生就业可能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高端的机械装备建造、机器人的建造、智能化建造、绿色建造等等,都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专业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其实是不太受影响的。但不得不承认,普通层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不是土木工程这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由于近年来全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不过房地产的影响给我们老百姓的感受太直观强烈了。

新专业“换汤不换药”?

智能建造专业其实算是一个新专业,那它的课程内容、培养方式跟土木工程专业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或者创新吗?以东南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为例,一部分是工程建造基础性的知识,包含力学、材料、结构设计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也不是简单地把土木专业课程搬过来,而是结合智能建造和学生培养需求,进一步按照知识点的逻辑、体系重新构建一门课程,例如结构分析理论等等;另一部分就是智能技术课程的学习,里面包含人工智能,主要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类的算法。算法学习和工程的基本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做出很多工程建设相关的创新。

再来看第二个层面,传感器、物联网技术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信息类学科,工程建造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搭建各种各样的监测系统、物联网系统,将工程对象的信息,包括建造过程中管理上的信息,更好地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后面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来分析和应用。

第三个层面,我们还有机械自动化、机器人这方面的课程,把它结合到工程建造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升级现有的工程装备,其次可以根据工程建造研发出建造机器人、造楼机、造桥机等等,通过装备更好服务工程建造,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


东南大学的学生在智能建造实验室学习机器人建造

东南大学已经研制出一套比较完备的课程设置。但我们也注意到,网络上不少学生抱怨就读的新专业跟原来的土木工程专业区别不大。可能一方面是很多院校这几年都跟风纷纷开设了这些新专业,但师资、设备、教学等在短期内还跟不上;另一方面,这些新专业也还在摸索转型的阶段。管东芝认为,这个情况其实是阶段性的,任何事物都有转变更新升级的过程,尤其是在当下的经济形势,就业方向的变化确实非常快。近几年每年都有几十所学校设置智能建造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个别院校因为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原因,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或问题,这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要看到大的趋势和发展潮流,不同的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太一样,有一些学校可能偏向于工程本身,也有一些学校可能会更偏向智能化,从全国范围来看百花齐放。部分院校让学生感觉跟土木专业区别不大,也很正常,虽然区别不大但还是有区别的。相关的技术和研究还在发展,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大家不要那么着急。

土木专业从“大热门”变“大冷门”?

从网络的声音来看,土木专业从以前的“大热门”变成了现在的“大冷门”。学校在招生上是否感受到明显的变化,采取了哪些策略来保证顺利招生?土木工程前几年是“大热门”,主要的原因还是跟经济发展形势、房地产行业发展、国家基建有关,因为发展太快、规模太大,吸引了一大批毕业生、从业者投入到工程建造这个领域中来,导致这个行业现在从业人员比较多。近几年它正在恢复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可能跟我们原来印象中的“中国速度”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前后对比让大家感觉从“热”变“冷”。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土木行业会随着国家的发展从大规模高速增长慢慢进入到平稳水平,由此产生的需求会发生变化,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增长,但这个行业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妖魔化。

至于招生措施,也相应出现了一些变化。东南大学的建筑、土木、交通、材料相关的学科都是国内一流的专业。建筑学专业原来只招收理工科的学生,现在在一些地方也开始招收文科生。另外,采取了大类培养模式,就是大部分学生大一进来的时候不分专业,到了大一下学期或大二才开始分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往各个专业。

出台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以此来吸引学生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

以前建筑学只招收理工科的学生,现在开始面向文科生,扩大了录取面。对于这种偏理工科的专业,文科生是否会担心比较难适应?开放文科生来报考的是建筑学专业,建筑学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偏向于建筑外观、功能和布局设计。建筑学专业是艺术跟工程相结合的学科。文科生来学习的话,不用太担心。建筑学的老师水平都很高,对建筑学相关的理解都很深刻。学校一定有它成熟的考虑,不管是学理科的还是文科的都能学好。

以前土木类的专业通常是王牌学科,录取分数较高,近几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招生方式的改变是否是为了保住录取分数线?东南大学采取这样一些招生措施,不是简单地为了分数线着想,更多还是从专业本身发展、从业现状特点、毕业生职业变化等角度去综合考虑的。分数线可能是一方面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

学生就业有什么新变化?

大家很关心就业的问题,不少学生担心毕业即失业。据了解,现在土木专业整体的就业情况怎么样,这几年大家的就业出路跟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总体来讲,土木领域整个产业链所涉及的产业、企业非常广,学生的就业选择非常多,但确实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学生就业的方向还是有所变化的。

早几年国家基建发展高潮,特别是房地产发展兴盛的时候,设计院、施工企业、运营企业等都非常热门。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下滑,学生去房地产行业就业确实少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施工企业、工程咨询企业、基建处等,正在往智能方向发展,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甚至游戏行业需要建造场景模型,类似产品经理的职位,学生也会去争取。

东南大学学生的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很多企业都希望进学校来校招,学生的就业没什么问题,就是就业方向发生了变化。从全国总体来看,这个行业正在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就业的规模和质量仍然是非常大的。学生会去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岗位可能工作比较辛苦,确实有这个情况,这跟个人的职业选择、历练等等都有关系。不能说企业不行了,应该说就业方向、就业条件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变化。这个行业对于人员的需求不像以前那么大,但也是有就业机会的,尤其对一些高层次的学生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东南大学首届智能建造专业学生今年顺利毕业,他们跟土木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又有什么不同?因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往高层次领军人才方向去培养的,所以首届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这个比例占到近80%。少量选择就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方向主要还是在建造领域,比如国际的工程咨询公司、文旅集团的工程建设,以及施工企业的智能化岗位、电子半导体的信息化企业。从就业来看,整个行业也处于转型的态势。


东南大学2024届智能建造专业毕业设计展

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和人生规划有何建议?首先对于土木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土木专业是一门技术型专业,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有一技傍身都是核心竞争力。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目标和想法,尽可能深入学习,获得更多技能。真正学得好的学生到哪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土木领域工程建造的天花板是很高的,就业面也非常广,机会还是很多的,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能过多被各方的言论影响,保持初心、保持定力,学好专业。

对于智能建造专业的同学来说,要坚定信心,只要坚持,在未来会走上坡路的,职业生涯可以很长,天花板可以很高。不同于计算机专业,智能建造专业对工程建造的理解更深入,对于工程建造的技术掌握得更精通。工程建造和智能技术相结合,会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其他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比不上的。同学们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拓展自己的事业,积极拥抱各种新兴技术,同时不忘初心,为智能建造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