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过半!为何古代孩子这么容易夭折
死亡率过半!为何古代孩子这么容易夭折
在古代,每100个新生婴儿里,只有不到一半人能够活到20岁,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婴儿会在他们第一个生日前夭折。这是欧洲近代史中关于中世纪末期欧洲人寿命的记载,在中国的历史数据也与之相似。东汉十三个皇帝中,有五个没有活过十岁;康熙皇帝一生有140多个孩子,其中一半没有活过十五岁。这还是生活条件最好的皇室的死亡率,普通百姓中孩子的死亡率只会更高。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孩子如此容易夭折呢?
医疗水平低
古代孩子容易夭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医疗水平非常低,而且普及范围有限。在今天看来很小的疾病,比如感冒伤寒、水痘、牙痛等,在当时基本上属于很难治疗的范围。而且当时的医生很少有专门给小孩看病的,儿科医生非常稀缺。婴儿、儿童的抵抗力又非常差,所以很容易染病,一旦生病,基本上只能听天由命、等待死神的宣判。
生活水平低
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低,普通百姓只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如此就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生活水平低,导致孩子只能吃饱,营养不良。或者可以说由于母亲营养不良,导致乳汁没有营养。营养不良自然抵抗力低下,比较容易生病,一旦生病就凶多吉少。二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很多孩子在生病后,没法去看医生,或者看了医生也没有钱买药,只能听之任之。
卫生条件差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不讲卫生的情况颠覆人们的想象,当时的人们认为肮脏的身体更能接近上帝,于是当时流行的趋势是不洗澡,时间越长越受人尊敬。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从1647年到1711年64年的时间里,只洗过一次澡!而且欧洲人的习惯是随地大小便,想象一下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是人们的粪便、尿液,街道上污水横流。这种环境下,对于各种传染病、疫情来说简直就是乐园。在中国虽然不至于到如此程度,但是人们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条件和现代社会是不可比的,所以特别容易引发疫情和各种疾病。
女子过早生育
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古代的时候女人结婚都很早,许多都是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嫁人,然后开始生育子女。我们现在都知道,十三四岁的年级,身体各个方面的发育还不完善,还只能算个孩子,不过是读初中的学生。所以古代这些还是少女的母亲生育的子女很多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因此过早的结婚生育也是古代孩子容易夭折的一个原因。
战争、瘟疫和自然灾害
在中国无需多说,每次改朝换代都是战争、动乱的年代,战争对于人们的生活的摧残可以说是覆灭性的,伴随战争的往往就是饥荒、疫病。再加上干旱、洪涝、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的侵扰,还有无孔不入的瘟疫。像15世纪黑死病导致全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这其中有多少孩子,自然是可以很明白推算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当下的时代,最起码我们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活着,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好好珍惜吧,努力奋斗,为了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