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东汉叱咤风云的六大家族,为啥到了东汉末年,全体熄火了?
当年在东汉叱咤风云的六大家族,为啥到了东汉末年,全体熄火了?
在东汉时期,存在着被称为东汉六大家族的显赫家族:阴丽华家族、邓禹家族、耿弇家族、马援家族、窦融家族和梁冀家族。这些家族曾一度势力强大,远超过其他士族和功臣后裔。他们的后代轻易能够进入朝廷任官,并且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六个家族中每一个都曾有成员成为太后!
由于这六个家族的强大,其他功臣家族和士族都黯然失色。即使袁绍家族有着四世三公的辉煌,也无法与这些家族相提并论。
然而,讽刺的是,尽管这些家族曾经势力滔天,但到了东汉后期,它们却集体式衰落。除了马援家族的马超,还算是比较出名外,其他家族似乎都没有出现过什么特别突出的人物,更不用说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的解释其实相当简单。在东汉末年,整个体系发生了变化,就好像是一场游戏的更新。
在东汉稳定时期,六大家族凭借掌握的资源和地位,可以长期保持权力。然而,随着时局动荡,新版本的游戏出现了。在这个新版本中,原先六大家族所依赖的资源和优势已经不再适用。
与此同时,一些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家族,因为新版本的更新而突然获得了优势资源。这些家族在新形势下迅速崛起。
因此,六大家族逐渐没落,而原本不起眼的小家族却开始崭露头角。
要更深入地理解六大家族的没落,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它们在东汉稳定时期是如何依靠什么资源长期繁荣的。
六大家族之所以强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支撑。首先,这些家族的始祖在东汉建国初期曾为统一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阴丽华作为刘秀的伴侣和皇后,对刘秀的起兵给予了重要支持。而她的儿子刘庄更是成为了皇帝,使得所有东汉皇帝都可追溯至阴丽华的血脉。
邓禹与刘秀同窗太学,后来成为刘秀最早的追随者,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中的首领。耿弇则在刘秀困难时期率领军队支持,为刘秀统一天下提供了最初的资本。
窦融和梁统在东汉建国初期控制了河西走廊。在刘秀统一天下后,他们选择投降,使得东汉能够轻易控制这片重要地区。刘秀为了安抚他们,封赏厚礼,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们的后代。
马援虽然加入东汉建国晚,但在刘秀统一天下后,大部分边境战事由他打响,因为刘秀让早期功臣们退休回家,而马援成为了边境防御的中坚力量。
凭借出色的战绩,马援将自己的家族提升至了极高的地位。更为关键的是,他成功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了刘秀夫妇的法眼,最终被选为汉明帝刘庄的皇后。
因此,马援的女儿终生未育,但在法理上,汉明帝所有的儿子都应称她为母亲。其中,汉明帝的太子刘炟就是由马家抚养成人的。虽然他不是马氏的亲生子,但却视马氏为母亲。这样一来,后来的东汉皇帝在法理上都与马家有着亲缘关系。
由于这些原因,东汉建国后,六大家族间接拥有了一部分的“东汉原始股”。他们不仅得到了刘秀长期的支持,还可以代表某些政治势力。例如,阴丽华家族和邓禹家族可以代表南阳派官员,窦融家族和梁统家族可以代表河西派官员,耿弇家族则可以代表河北派官员,而马援家族则代表了众多军方武将。
其次,这六个家族几乎每一代都与刘秀家族通婚。这导致这些家族的后代身上多多少少都带有刘秀家族,甚至刘秀本人的血脉。
按照东汉的社会制度,东汉皇帝或藩王在选择皇后和妃子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与皇族通婚的家族。因此,这些家族的女子更有可能成为皇后或太后。
接着,他们成为了某一代的外戚。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东汉皇帝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些家族的血缘关系。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不会轻易失势。
其次,这些家族的人口都相当庞大。
在东汉初期,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家族不止六个。有些东汉建国功臣也和刘家联姻,但他们后代的人口却不足。在古代社会,人口数量实际上也是判断一个家族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一些功臣家族由于人口稀少,即使得到皇帝的器重,也无法在朝中占据实权。
相反,六大家族每个都人丁兴旺。因此,每当他们的女子成为太后,家族成员就能迅速占领大量实权岗位。一旦数十甚至上百个实权职位都被这些家族成员所掌握,家族的实力也就不容置疑了。
这些因素是六大家族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东汉稳定时期,他们几乎可以尽情享受权势。即使偶尔陷入困境,只要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存在,他们便仍能获得机会。无论这一代皇帝是否需要他们,下一代皇帝都可能依赖他们。
那么,六大家族看似不可动摇,但却在东汉历史中渐渐式微。
回顾东汉历史,我们会发现六大家族的衰落主要是由他们的后代自作自受造成的。因为他们妨碍了皇帝的权力,招致了自身的衰落。
六大家族中,首先衰落的是马家。
马家出了唯一的皇后马氏,是汉明帝的皇后。她在汉明帝去世后辅佐养子汉章帝,虽未临朝称制,却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皇后去世后,马家逐渐远离中央政权,再未有皇后出自其族。然而,东汉中后期,马家开始调整战略。他们不再依赖外戚身份,而是以学识和战功立足。
因此,马家逐渐淡出顶尖家族行列,成为普通一流家族。然而,正是因为及时调整,到了三国时期,马家成就斐然,出现了马超等杰出人才。
接着,阴家成为第二个衰落的家族。
阴家曾有两位皇后,一位是刘秀的皇后阴丽华,另一位是汉和帝的皇后阴氏。
然而,汉和帝的阴皇后行为有些不明智。为了争宠,她在宫中大肆使用巫蛊之术。最终,由于这次巫蛊事件,汉和帝不得不废黜阴皇后,改立邓家出身的邓绥为皇后。
由于阴皇后的行为,阴家受到了重创,开始远离朝廷,逐渐沦为一般的一流家族。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阴家在地方上仍然势力强大,拥有许多刺史和太守级别的官员。阴家的领袖阴修曾担任颍川郡太守,是颍川士族的领袖。而后来著名的荀彧、钟繇等人最初都是由他提拔的。
然而,在董卓之乱中,阴修站错了队,支持了董卓。因此,在董卓失败后,阴修被处以死刑。
随着时间的推移,阴家失去了统一的领导人,无法再保持统一行动。当天下陷入彻底混乱时,阴家的成员开始四处流散,投靠不同的势力。虽然有些人名留史书,但再也没有出现什么影响深远的人物。
接着,梁家成为第三个衰落的家族。
梁家在东汉初期并不特别强大。直到东汉中期,汉顺帝时代,梁家迅速崛起。梁家接连出现两位皇后:汉顺帝的皇后梁妠和汉桓帝的第一位皇后梁女莹。
梁家因连续出现两位皇后而在鼎盛时期独揽朝政长达三十多年。然而,家族过于强势,导致出现了跋扈将军梁冀。梁冀行事过于专横,甚至一度毒死了皇帝。汉桓帝长大后,发动政变将梁家几近灭族。
这次打击对梁家影响巨大,使其难以复原。不仅没能恢复往日辉煌,而且几乎直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后,第四个家族走向衰落的是邓家。
邓家历史上共出现过两位皇后:首先是汉和帝的皇后邓绥,然后是汉桓帝的皇后邓猛女。在邓绥执政期间,邓家一度掌握了东汉的全部权力。然而,邓绥去世后,邓家迅速衰落,甚至一度被流放。在汉桓帝时代,尽管又娶了一位邓家的皇后,但不久后,由于皇后嫉妒心强,汉桓帝直接废除了这位邓皇后。
这次事件导致邓家进一步衰落。到了东汉末期,邓家的境况与阴家相似。尽管家族仍保有一定基础,但由于缺乏领袖人物和站队失误,最终彻底没落。
第五个衰落的家族是窦家。
窦家历史上出现过两位实权皇后:一位是汉章帝的皇后,另一位是汉桓帝的皇后。在汉章帝去世后,窦家长期掌握大权,引起了即位的汉和帝的不满。因此,汉和帝在成年后通过政变消除了部分窦家成员。
然而,汉和帝并未完全清洗窦家,反而放过了一些窦家成员。因此,到了汉桓帝时代,窦家在士族的支持下,又有成员入宫成为了皇后,即皇后窦妙。
然而,随着汉桓帝去世,窦家企图剿灭所有宦官,招致了宦官集团的愤怒。宦官们联合发动政变,彻底清除了窦家。少数幸存的窦家成员因为担心宦官的报复,选择逃离中原,前往北方草原,随后他们卷入了鲜卑族的故事。
在东汉朝廷这边,由于窦家几乎全被清洗,残存者北逃,窦家自然走向了衰落。
接着,第六个家族走向没落的是耿家。
然而,耿家实际上并未真正没落。直至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之前,耿家一直是顶尖豪门。
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耿家并非依靠外戚身份,而是以军功立足。
耿家历史上仅出现过一位皇后,而且是出于偶然。当时,汉和帝无子,因此从一个兄弟那里过继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后来即为汉安帝。
随后,这位兄弟娶了多位妻子。其中一位小妾生下了汉安帝。然而,除了这位小妾外,他还有一位正妻,即来自耿家的女子。
因此,当汉安帝亲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追封了自己的生父和这位嫡母,同时稍微提拔了一下耿家。然而,实际上,汉安帝本人对耿家并不十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