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用轩辕文化传承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清水县:用轩辕文化传承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清水县作为轩辕黄帝的出生地,近年来不断打响“轩辕故里”文化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人文底蕴涵养城市气质,用文化传承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走出了一条传承创新之路。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历史文化遗产连接历史与未来,承续文明与传统,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清水县作为轩辕黄帝的出生地,不断打响“轩辕故里”文化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人文底蕴涵养城市气质,用文化传承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走出了一条传承创新之路。
作为“华夏文明之源、轩辕文化之乡”,清水县境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0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2处,省保单位5处,县保单位55处。博物馆馆藏文物达一万多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1296件,李崖遗址被列为2011年全国重大文物考古发现第13位。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清水县不断加强文物古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保护清水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具《文物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严防消防安全隐患,加大文物古建筑保护宣传力度,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IP,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兴”起来。
清水县以文化赋能城市品质,深入挖掘轩辕文化底蕴和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需求,依托历史文化,融合现代设计、本土文化和服务功能,打造了轩辕谷、轩辕广场、轩辕湖公园、轩辕剧院等一批兼备现代与古意交融、美观与实用的文化地标建设。
一条牛头河,婉转潋滟。轩辕湖公园与轩辕广场隔河相望,轩辕黄帝雕塑端肃而立、持剑庄严;充国将军像驾驭奔马,巍峨伫立,英魂常在护佑一方安土,百姓安宁;三帖苑翰墨长廊,墨间流韵汉唐风骨、明清古意,廊中传承工笔匠心,华彩隽永……共同构成了清水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诉说着清水岁月如歌,文化悠久绵长。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文化赋予城市内涵,滋养城市魅力,清水县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持续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擦亮“轩辕故里”文化名片。
近年来,清水县深挖文旅内涵,将周边的资源“串”起来,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持续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全域旅游核心区,完善县城及其周边的旅游业态,以文化赋能景区景点,发挥文旅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和竞争力,形成如轩辕湖水幕电影,轩辕湖烧烤一条街等一批新的网红打卡点,拓宽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清水县作为轩辕故里,传承《黄帝内经》中医药历史资源禀赋,古方今用,让古老的《黄帝内经》中医药学历久而弥新。近年来,清水县立足深厚的中医药种植基础,推进中药产业发展,让道地药材更“地道”,将区位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建成运营“治未病·清水中医养生馆”52家、研发生产大健康产品70余种,建成生态功能疗养区6个,清水温泉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康养一条街被评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和各中医养生馆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联合体,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优势,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高效、个性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深植文化富矿的清水,在崭新时代,也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轩辕文化已成为清水创新发展的文化瑰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清水篇章的进程中熠熠生辉。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