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西蛇类养殖业转型记:从餐桌到大健康产业

创作时间:
2025-03-18 06:15: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西蛇类养殖业转型记:从餐桌到大健康产业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6/doc-inehhekk0183538.shtml

农历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中国的蛇文化源远流长,是灵动、神秘、智慧和生命力的象征,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蕴。广西蛇类养殖业作为全国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积极转型升级,从传统养殖向大健康产业迈进。

历史渊源:广西的养蛇传统

横州市养蛇人黄云莉至今珍藏着一本40多年的老册子,折射出当地悠久的养蛇传统。册子上收录着她父亲自1986年开办第一期横州市(横县)养蛇治伤培训班以来,每一期培训班的合影、名单。20世纪90年代初,黄云莉的大姐带领乡亲们养蛇增收,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当地科协还成立了养蛇专业技术研究会。

产业规模:全国最大养殖基地

"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为蛇类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广西蛇类品种达到106种,为全国之最,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药用价值。"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广西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潘红平表示。

2011年前后,养蛇的投资和收益比例最高:养殖水律蛇成本约150元/条,一年后收益约500元/条,都说种十亩地不如养一屋蛇。业内人士介绍,2011年,仅灵山县就有持证养蛇场40多个,养蛇农户3200多户,年养蛇数量达到156万条,横州市(横县)、灵山、扶绥等县都是养蛇大县。

此后10年,蛇养殖业稳步发展,据《广西日报》2020年5月14日的报道:全区蛇类存栏量近2000万条,占全国总量的70%,繁育单位(户)逾1.4万个,从业人员近3.7万人。

政策转型:转向大健康产业

2020年初,国家出台野生动物"禁食令",广西的蛇存栏数量有所减少,但养殖技术持续提升,并在向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以"蛇王"李勇为例,他目前保留了6000条"精英"种蛇,以药用的眼镜蛇为主,年营收约600万元。同时,他与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抗癌药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


潘红平(中)在蛇场察看,传授养蛇知识。

技术发展:科研助力产业升级

广西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教授李其斌在蛇毒应用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在国内享有盛名。2024年初,广西特色食药品种目录管理专家智库办公室组织区内外专家开展蛇产业调研。2024年10月14日,自治区林业局发布了《广西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物种名录(第一批)》,当中蛇类占了大部分,给养蛇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未来展望:政策支持与职称评定

李勇充满信心地说,广西蛇产业向来敢为人先,早在2018年,广西就首开国内先河,启动养蛇专业人员职称评定,他因此成为首批养蛇高级技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蛇类养殖技术更加成熟,自己蛇场里的"精英"蛇,正为再次做大做强蛇产业而时刻准备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