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洁度与粗糙度的故事
光洁度与粗糙度的故事
在工程领域,"光洁度"和"粗糙度"是两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它们都用于表征加工表面的光滑程度。这两个看似相似的术语之间是否存在区别?是否可以混用?本文将从历史标准的演变、技术参数的定义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讲到光洁度和粗糙度,都是表征加工表面光滑程度的指标,那么二者到底有没有区别?称谓能不能混用?今天就聊一聊这个主题。
我们从标准制定的时间线来梳理。1956年,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参照苏联标准《ΓОСТ 2789-1951表面光洁度与加工方法》,制订出我国最早的表面光洁度标准:《机50-56 表面光洁度等级及代号》。195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机械制图国家标准《GB131-1959 机械制图—表面光洁状况、镀涂和热处理的代(符)号及标注》和机械通用标准《JB178-1960 表面光洁度等级及代号》。1968年正式发布了我国第一个表面光洁度国家标准《GB 1031-1968 表面光洁度》,替代了《JB178-1960 表面光洁度等级及代号》,建立全国统一的表面光洁度的评定基准和表征参数,以及统一设计技术文件中有关表面光洁度概念和标注方法。统一的评定基准是几何轮廓中线制(即M制),采取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和十点不平度平均高度Rz作为评定标准,同时引进了基本长度的概念。68版国标将表面光洁度分为:▽1、▽2、▽3、▽4、▽5、▽6、▽7、▽8、▽9、▽10、▽11、▽12、▽13、▽14,共14个等级。光洁度各等级对应Ra值和不同的计算方法的Rz值:
随后1983年国家颁布《GB 1031-1983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83版国标是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68-1982》标准而修订的,替代了《GB 1031-1968 表面光洁度》。此标准开始称谓粗糙度,并规定表面粗糙度主要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三个轮廓垂直幅度的参数。标准中规定不同表面光洁度等级对应Ra、Rz和基本长度L值:
表面光洁度级号 | 级别代号 |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 μm | 不平度平均高度值Rz μm | 基本长度L mm |
---|---|---|---|---|
1 | ▽1 | >40~80 | >160~320 | 8 |
2 | ▽2 | >20~40 | >80~160 | |
3 | ▽3 | >10~20 | >40~80 | |
4 | ▽4 | >5~10 | >20~40 | 2.5 |
5 | ▽5 | >2.5~5 | >10~20 | |
6 | ▽6 | >1.25~2.5 | >6.3~10 | 0.8 |
7 | ▽7 | >0.63~1.25 | >3.2~6.3 | |
8 | ▽8 | >0.32~0.63 | >1.6~3.2 | |
9 | ▽9 | >0.16~0.32 | >0.8~1.6 | 0.25 |
10 | ▽10 | >0.08~0.16 | >0.4~0.8 | |
11 | ▽11 | >0.04~0.08 | >0.2~0.4 | |
12 | ▽12 | >0.02~0.04 | >0.1~0.2 | |
13 | ▽13 | >0.01~0.02 | >0.05~0.1 | 0.08 |
14 | ▽14 | ≯0.01 | ≯0.05 |
实践应用中的粗糙度比对块:
总结,关于光洁度和粗糙度的称谓问题,从1931年10月德国颁布世界上第一个表面粗糙度标准DIN140开始到1983年期间,苏联称光洁度,中国是参照苏联的叫法,所以也称光洁度;而欧美及日本均称粗糙度,直到1983年,中国参照《ISO468-1982》标准修订我国标准,这才也称粗糙度,因此个人觉得叫光洁度和粗糙度都没有错,因为代表的实际意义没有发生改变。也可以理解为光洁度为老的称谓,而粗糙度是中国83年修改国标后新的称谓,也算与国际接轨吧。
后来又经历几个版本的更新,如《GB/T 1031-1995 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Ra的其评价基准和评价方法没有发生改变;Rz的评价方法发生了变化:2006年前国家标准中评定参数“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用Ry表示,2006年以后国家标准中取消了“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不再使用Ry,采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这就形成了如今的定义: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 以下,用肉眼较难区别,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值越小,代表表面越光滑。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轮廓最大高度 Rz: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最大距离。
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a是不一样的,如下表:
总之,Ra由于其精确性和广泛性,常用于评价各种表面的粗糙度,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合,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大多数情况采用Ra值来评价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z则主要用于表示较短小表面的粗糙度,通常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在设计时,结合具体的零件需求,制定合理的Ra和Rz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