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三年,杭州临平的尴尬何以破局?
建区三年,杭州临平的尴尬何以破局?
临平原本是杭州余杭区的一部分,2021年4月9日,杭州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将余杭区一分为二,设立了新的余杭区和临平区。自此,杭州最年轻的行政区正式形成。
杭州市行政区调整变化图,请横屏欣赏。(图源@网络)
临平区与余杭区不同,其地形平坦,几乎是一马平川。从地理位置来看,临平占据着长三角的优势,作为杭州通往上海的重要节点,被誉为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天然“桥头堡”。
繁忙的高铁(图源@摄图网)
临平一直是沪杭高铁线上的重要站点,每天有多达23趟高铁开往上海,对于在上海工作但又难以承受高房价的年轻人来说,临平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临平的发展困境
尽管临平地理位置优越,但自分区以来,关于其发展的争议从未停止。在行政区划调整前,余杭区的行政服务中心位于临平,使得临平自然成为余杭区的龙头。2012年,杭州地铁一号线开通,临平成为最早覆盖轨道交通的区域。
然而,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崛起,特别是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建设,余杭区的重心逐渐向西部转移,形成了未来科技城。这一转变使得临平在新的行政区划中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
临平的产业现状
临平的支柱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拥有20多家上市公司,如老板电器、贝达药业等。然而,制造业存在薪资低、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且缺乏大型旗舰企业,这限制了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临平部分上市公司 (图源@南方财富网)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临平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试图打造工业互联网小镇。同时,临平还建立了艺尚小镇,以时尚服装业为突破口,但这一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
“睡城”机遇
临平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其“睡城”功能。临平的交通网络发达,多条高架和地铁贯穿其中,从临平到杭州东站仅需乘坐五站地铁。此外,临平的房价相对较低,生活配套完善,商业氛围浓厚,吸引了大量在杭州工作的年轻人居住。
临平的商业设施既有大型商场如万达、银泰,也有更多亲民的商业中心,如莱蒙商业中心、余之城等。临平还充分利用“睡城”的特点,发展夜间经济,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
热闹的临平小吃街(图源@抖音视频截图)
面临的挑战
尽管临平在“睡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教育和医疗资源的短缺。虽然有一些知名学校,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学位紧张。目前临平还没有一家三甲医院,但杭州第三人民医院临平院区正在建设中,有望缓解这一问题。
杭州第三人民医院临平院区中标公示(图源@浙江蟠龙工程审计咨询有限公司)
在城市规划方面,临平大部分区域位于绕城外,与杭州主城区存在一定的割裂感。虽然交通便利,但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临平与主城区的融合仍需加强。
临平在“破局之路”上一直很努力,但临平的发展存在一些天然的劣势和诸多掣肘,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
发展建议
- 内部建设优先:集中资源优先发展临平新城,吸引更多人才,再对接“南融”问题。
- 加强区域联动:寻求与桐乡、海宁的联动发展,为“接沪”创造更多机会。
- 产业多元化:利用现有写字楼资源,吸引直播互联网企业入驻,增加高薪岗位。
- 旅游开发:开发临平的旅游资源,如超山、玉架山等,打造城市名片。
临平区、嘉兴市、上海市位置关系图(图源@天地图)
临平的旅游业也值得开发。临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秦代遗址、寺庙古桥等,以及四千多年的养蚕文化和“丝绸之府”的美誉,这些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杭州临平塘栖古镇(图源@摄图网)
建区三年来,临平在“三路一环”建设、大学引进、艺尚小镇落成等方面不断努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也取得一定成效。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临平的“破局之路”前景可期。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