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分类体系:14个主要土纲的界定标准
中国土壤分类体系:14个主要土纲的界定标准
在中国的土壤分类体系中,土纲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它反映了土壤的形成条件、性质和分布特征。目前,中国将土壤分为14个主要土纲,每个土纲都有其独特的界定标准和特征。本文将详细介绍这14个土纲的分类标准及其在土壤科学中的意义。
在中国土壤系统中,土壤分类被划分为14个主要土纲,它们的界定标准如下:
有机土(Histosols):土壤有机碳含量需达到180克/千克,或高于[120克/千克 + (粘粒含量克/千克 × 0.1)]。
人为土(Anthrosols):特征包括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肥熟表层、磷质耕作淀积层、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灰土(Spodosols):土壤100厘米以下有灰化淀积层。
火山灰土(Andosols):火山灰特征在表土至60厘米范围内占土层60%以上。
铁铝土(Ferralosols):铁铝层位于土表至150厘米范围内。
变性土(Vertosols):粘粒含量达到30%以上,干燥时有裂缝,且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
干旱土(Aridosols):干旱表层与上界在土表至100厘米的诊断层,如盐积层等。
盐成土(Halosols):表土至30厘米有盐积层,或至75厘米有碱积层。
潜育土(Gleyosols):50厘米深度内有一层厚度超过10厘米的潜育特征土壤层。
均腐土(Isohumosols):暗沃表层,盐基饱和度在矿质土表下180厘米处达到50%以上。
富铁土(Ferrosols):低活性富铁层位于土表至125厘米范围内。
淋溶土(Argosols):黏化层或黏盘位于土表至125厘米范围内。
雏形土(Cambosols):包括雏形层及特定诊断层等特征。
新成土(Primosols):覆盖在火山物质上,或与石质接触面关系紧密,根据厚度和水饱和度等条件划分。
尽管当前的标准与旧的土纲分类系统(1998年版本)有所区别,但旧分类仍在学术界和农业生产中被部分使用,它将土壤分为淋溶土、半淋溶土等十二个土纲。
扩展资料
土纲,Soil Order, 是一种代表土壤剖面性质中最重要的分类架构,可表示特定地区土壤剖面化育性质并诊断土壤在地质演进、耕作历史与环境变迁中的变化情形。中国目前的土壤分类中不同于美国的六级制,而是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亚种)等7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