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时代产品经理的3个底层跃迁:重构需求、用户与迭代逻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时代产品经理的3个底层跃迁:重构需求、用户与迭代逻辑

引用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
https://www.woshipm.com/ai/6185894.html

在AI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经理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当AI能够快速生成用户画像和原型设计时,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从需求挖掘、用户理解、产品迭代三个维度,深入探讨AI时代产品经理能力的跃迁之路。

一、需求挖掘:从“主观洞察”到“数据+AI双引擎驱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是产品成功的关键。传统的需求挖掘方式多依赖主观洞察,尤其是通过用户访谈来收集信息。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诸多痛点,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面对需求复杂多样的Z世代群体时。

传统用户访谈的局限

  • 样本量小:因时间、人力和预算限制,传统用户访谈样本少,难以代表广泛用户群体,易致需求判断偏差。如针对全国大学生的学习类产品调研,仅访谈几十位学生,无法全面了解不同地区、院校学生的多样需求。
  • 反馈滞后:从设计访谈提纲到分析结果,流程耗时久。市场变化快,等结果出来,用户需求可能已变,依此做出的产品决策难满足当下需求。

Z世代需求的复杂性

  • 需求碎片化:Z世代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兴趣多元,需求高度碎片化。以运动App为例,他们既关注课程多样性,又对运动社区互动形式、装备个性化推荐有独特要求。
  • 口是心非:Z世代表达需求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口头表述与实际行为常不一致。访谈中称注重产品功能实用性,实际购买或使用时却更青睐外观新颖、具社交分享价值的产品。

解决方案:“数据+AI双引擎驱动”模式

  • 1)AI需求雷达模型
  • 工具组合:八爪鱼爬虫能按规则从网站、社交媒体抓取海量用户生成内容;GPT-4可对抓取文本做情感分析,判断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倾向;Python的聚类分析库(如Scikit-learn)能将情感分析后的数据聚类,发现需求类别与模式。
  • 案例:某教育App团队用八爪鱼抓取B站“学习打卡”弹幕,经GPT-4情感分析和Python聚类处理,发现“社恐式学习”需求,据此推出“无声自习室”功能,次日留存率提升22%。
  • 2)反常识洞察法
  • 原理与方法:利用AI对比用户“说的”和“做的”。用户口头表达受多种因素干扰,分析其购买记录、使用频率等实际行为数据,能更客观了解需求,揭示行为与言语差异,挖掘反常识需求洞察。如美妆领域,通过分析小红书点赞和闲鱼口红转卖数据,发现部分用户“低成本试错”的真实需求。
  • 应用拓展:电商平台分析用户浏览与购买行为,可为追求性价比的用户精准推荐产品;旅游企业对比用户收藏与实际到访景点,能为注重旅行体验感的用户定制小众旅游线路。

借助“数据+AI双引擎驱动”,运用AI需求雷达模型和反常识洞察法,企业能更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尤其在应对Z世代及复杂市场时,为产品创新优化提供支持,在竞争中占优。

二、用户理解:从“静态画像”到“动态情绪颗粒度”

现状:传统用户标签的局限

在数字化市场,年龄、性别这类传统用户标签定位用户需求与行为的能力大不如前。就拿直播来说,00后和70后可能追同一个直播间,不同年龄层兴趣爱好的界限模糊,人们选择基于个人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而非年龄、性别,仅靠传统标签难以精准把握用户真实行为。

方法论:情绪颗粒度四象限模型

该模型从两个维度剖析用户需求:

  • 1)横轴:理性与感性需求
  • 理性需求(功能):用户对产品功能的实际诉求,像办公软件,用户关注文档编辑、数据处理等功能是否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 感性需求(情感):侧重于情感体验,如音乐App,用户除了要求曲库全、播放流畅,还希望通过个性化歌单获得情感共鸣。
  • 2)纵轴:显性表达与隐性行为
  • 显性表达(评论):用户通过评论直接表明对产品的看法,比如电商评论区,用户会指出产品优缺点。
  • 隐性行为(停留时长/眼动热区):停留时长反映用户关注度,眼动热区体现视觉焦点,如网页设计中,用户在产品图片区停留久、眼动集中,暗示对外观设计感兴趣。

工具推荐

  • Hotjar:能记录用户在网站或App上的鼠标移动、点击、滚动及页面停留时长等行为数据,借此可了解用户操作流程,发现体验痛点与优化点,如分析购物车页面停留时长与跳出率判断结算流程问题。
  • MoodMetric:运用情绪AI技术,通过分析语音、文本、面部表情识别用户情绪,客服聊天记录分析中,能判断用户是满意、愤怒等情绪,助力企业调整服务策略。

实战案例:某社交App的突破

某社交App借助上述方法与工具发现,深夜23:30-0:30用户发动态攻击性上涨300%。深入分析可知,深夜用户情绪敏感,想宣泄压力又不想动态留存。

基于此,App推出“暗黑模式+定时焚毁”功能,暗黑模式适配深夜环境,定时焚毁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功能上线后,人均使用时长提升17分钟,增强了用户粘性与忠诚度,凸显了该模型及工具挖掘用户需求、优化产品的价值。

三、产品迭代:从“MVP验证”到“AI平行宇宙测试”

传统困局:AB测试的低效困境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传统的AB测试面临严峻挑战。其周期冗长,从方案设计、样本选取到数据收集与分析,往往耗费大量时间。据统计,高达95%的新功能在灰度测试阶段便宣告失败,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严重阻碍了产品创新与迭代的步伐。

新范式:三步暴力破局法

  • Step1:需求假设快速生成
    利用ChatGPT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快速产出100个需求假设。这些假设跳出常规思维,例如“如果给外卖订单添加‘求老板画小老虎’按钮”,为产品创新提供海量创意来源,拓宽需求探索边界。
  • Step2:低成本快速验证
    借助DALL・E迅速生成对应假设的界面设计,然后投放至抖音信息流。通过分析点击率,快速判断该需求是否具备吸引力。这一方式成本低且效率高,能够快速证伪不具潜力的需求假设,筛选出有价值的方向。
  • Step3:高效产出交互文档
    对于在点击率测试中胜出的方案,使用Figma自动生成交互文档。相比传统手动制作,此举可减少50%的沟通成本,确保团队成员对产品交互细节理解一致,加快产品开发进程。

反脆弱迭代模型

运用AI模拟极端用户,如“每天投诉3次的暴躁党”。通过对这类极端用户行为的模拟,提前发现系统在高压力、高频率操作下可能出现的崩溃点。企业据此针对性优化产品,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使产品在复杂多变的用户环境中具备更强的反脆弱性,实现稳健迭代。

四、未来产品经理的能力金字塔架构剖析

在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品开发全流程的未来趋势下,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能力金字塔结构。这一架构从底层支撑到顶层决策,层层递进,全方位塑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卓越产品经理。

底层根基:AI工具驯化力

在未来,产品经理不能仅仅满足于熟练使用诸如ChatGPT等通用AI工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训练专属AI助手,实现对AI工具的深度“驯化”。这意味着产品经理要深入理解AI的运行逻辑与算法原理,依据自身产品的独特需求、业务流程以及目标用户特性,对AI模型进行定制化训练。

例如,在电商领域,产品经理可基于自家平台海量的商品数据、用户购买行为数据以及营销活动数据,训练一个专属AI助手。该助手不仅能精准预测商品销售趋势、推荐个性化营销策略,还能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咨询,提供定制化回复。

通过这种深度驯化,AI工具不再是通用的“万金油”,而是成为高度适配产品业务、精准服务用户需求的得力“助手”,为产品的高效运作与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层关键:人性洞察的不可替代性

尽管AI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但人性洞察始终是产品经理不可被替代的关键能力。在AI生成的海量数据中,产品经理需要敏锐识别其中的反逻辑信号。这些信号往往隐藏在看似规律的数据背后,反映出用户复杂多变的心理、情感与行为模式。

以社交产品为例,AI数据分析可能显示用户在某个新功能上的使用频率较高,但产品经理通过深入观察与分析,发现部分用户在使用该功能后的留存率反而降低。进一步挖掘发现,这是因为新功能虽然在操作上便捷,但违背了用户对社交隐私的潜在心理预期,导致用户产生抵触情绪。

产品经理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能够弥补AI单纯基于数据的局限性,确保产品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同时,契合用户深层次的情感与心理诉求,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与市场竞争力。

顶层核心:决策的哲学思辨

当AI基于复杂算法与海量数据,为产品决策提供多个方案时,产品经理的决策能力至关重要。在面对AI给出的10个方案时,产品经理需要运用哲学思辨能力,深入剖析每个方案背后的逻辑、价值与潜在影响。

例如,在产品战略方向的选择上,AI可能依据市场趋势、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提供多种产品发展路径。产品经理不能仅仅依赖AI的推荐,而要从企业的长期愿景、社会责任、行业生态等多维度进行哲学思考。选择第7个方案,或许是因为它不仅符合当下市场需求,更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在长期竞争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这种基于哲学思辨的决策能力,使产品经理能够站在更高维度,引领产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产品的战略价值与社会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