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来袭,运动赛道迎来大爆发
体重管理年来袭,运动赛道迎来大爆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体重管理年”成了互联网热词。
3 月 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 3 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雷海潮指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位危险因素,来自于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饮食和工作压力都密切相关,而体重异常则是导致相关疾病的一大关键因素。
曾在疫情期间走红的“网红医生”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幽默地表示,“大肚子”群体是国家此次减肥计划的重点目标。一些网友认为,健康问题的根源更多在于食品安全,但大多数网友仍表示支持通过控制体重来维护健康。
早在 2024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宣布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发布了《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 年版)》,该文件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全民体重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 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 31.8%。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运动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线上健身、滑雪、登山到瑜伽,各类运动项目的流行让运动逐渐成为许多消费者生活中的刚需。即便在奢侈品行业整体表现疲软的情况下,高端运动品牌的业绩依旧逆势增长。
以始祖鸟为例,其 2024 年营收突破 20 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推动增长的关键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顶流品牌的吊牌甚至成为“收藏品”,单张售价在二手市场高达 200 元。与此同时,运动服饰巨头 Adidas 的业绩也表现亮眼,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12% 至 236.83 亿欧元,其中,大中华区重回双位数增长,表现超出预期。
“体重管理年”不仅是对全民健康的倡导,更为运动品牌开启了一场绝佳的市场竞速。在政策的驱动下,消费需求正从“被动健身”向“主动健康管理”转变,这为品牌提供了深度挖掘市场潜力的机会。
运动品牌需要跳脱传统思维,精准切入细分赛道:无论是推出满足专业运动员需求的高性能装备,还是为女性消费者创造轻便、高颜值的健身服饰,以及帮助中老年群体提高运动安全性的辅助工具,都能在这一政策红利中找到突破口。
国家还在 2024 年专门出台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的支持性环境,提升体重管理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帮助居民掌握科学的体重管理技能,解决体重异常问题。该方案特别提出将 AI 和大数据应用于体重管理领域,这无疑为运动品牌指明了科技化、智能化的大方向。
图片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度极高的登山机器人就是显著案例。今年 2 月,黄山风景区推出了一系列登山“神器”,其中备受好评的登山外骨骼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能够智能识别行走、上下楼梯等多种运动状态,并自动提供助力。许多体验者表示,佩戴后感觉像“飘起来”一样,即使爬得再快也毫不费力,简直是“懒人福利”。
除了登山外骨骼,景区还同步推出了智能髌骨带和轻量化登山杖两款“神器”。智能髌骨带能够自动识别佩戴者的运动状态,通过压力调节保护膝关节;登山杖则采用轻量铝合金材质制作,具备可调节高度的设计,实用又便捷。这些装备大大提高了登山者的登山体验,广受游客好评。目前,这几款智能产品不仅在国内引发热议,还吸引了国际关注,受到多家海外媒体的报道与肯定。
除了产品,品牌还需主动融入健康管理生态,与健身房、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合作,通过定制化的健康解决方案,打造从产品到服务的完整闭环。
总之,若想抓住政策红利,品牌必须深入研究与“体重管理年”相关的政策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那些能够创新、适应变化、并且真正关心消费者健康的品牌,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