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巧合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巧合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诗人杜牧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概括出了此节气前后的气象特点。清明和水有着丰富的关联,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清明时节为何“雨纷纷”。
气候变化带来降雨
清明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之间,此时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降雨的情况,正好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这一现象并不是巧合,而是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
清明时节正是春意复苏之际,来自北方的西伯利亚寒流和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在长江流域交汇形成锋面,带来了降水。
太阳直射点转移
清明时节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的日照明显增强,气温逐渐升高。位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也顺势增强,西南风将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带到了南方地区,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再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也易产生降水。
低气压控制
在气压不稳定的春季,低气压频繁经过,会导致大气层里的水汽增多,阴沉多雨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在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清明节前后往往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人们称之为“清明雨”。
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谚语正说明清明前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此时,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摄氏度以上,气温转暖,雨量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
自古以来,古人便总结出很多与清明相关的农事谚语。“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是说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做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梨花风起正清明”说的是清明时节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明前茶,两片芽”是指清明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春分将近寒连绵,清明寒潮要冻秧”则是说如果春分节气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了寒潮天气,那么清明节气来临时也会非常寒冷,田间的秧苗会因寒潮降温而发育不良。
今年清明假期,北方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南方仍有强降雨。大家出门踏青、祭扫时,请及时增减衣物,关注天气变化。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