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观香事·中国古代香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3-20 03:49: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观香事·中国古代香文化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32312

杨万里《烧香七言》
“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
素馨忽闻茉莉折,低处龙麝和沉檀。
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烹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南宋文人笔记《梦粱录》中,“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是宋代文人精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艺”。相聚雅集,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蕴涵着文人生活的情致雅兴。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士大夫们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带着一缕香的温馨渐行渐远。时至今日,藏香、品香、赏香,又已成为众多人士的雅好。

明 文徵明 补画《兰亭图》
辽宁博物馆藏

在我国,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用香可追溯至春秋之前。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就描述了三月春禊浴兰的风俗活动。在水边举行修洁净身、袚除不祥的祭礼,称袚(fú)褉(xì)。二是日常生活中的焚香,即焚于室内,以祛秽气,熏衣与被,以取芳馨。至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然成风气。

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代,香文化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宋人不但敬神祭祖要燃香,居室厅堂里有焚香,宴会庆典也要焚香助兴,文人雅士书斋更离不开焚香。陈宓的《和喻景山》中就曾写到:“而今已办还山计,对卷烧香爱日长。”宋人喜香、爱香、用香、赠香成一时风气。他们把原本平淡的日常生活,过得诗意悠闲,于平常处见风雅。

《西园雅集图》传宋李公麟水墨纸本画
注:图中描绘了众多文人雅士,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秦观等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李公麟乘兴而作,表现了在这清幽环境中,宾主风雅,焚香品画,人间清旷之乐。

许多宋诗都写到燕居焚香的生活趣味,如杨万里的《二月十三日谒西庙早起》:“起来洗面更焚香,粥罢东窗未肯光。”苏轼的《三月二十九日》 诗:“酒醒梦回春尽日,闭门隐几坐烧香。”陆游的《初夏》:“床有蒲团坐负墙,室无童子自烧香。”南宋马远的《竹涧焚香图》,画的正是文人雅士闲居独处时的焚香。

宋 马远 《竹涧焚香图》局部

宋代文人墨客惜香如金,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从苏轼、曾巩到朱熹,宋时的文人也毫不吝啬写赞美香的诗文,黄庭坚更是写出了《香十德》: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局部

香 席

宋代香事活动逐渐形成一套程式,成为上流社会重要的社交活动。所谓香席,就是邀约二三懂得“四艺”的香友,共同品评沉香的香味,最后以留在香篆、香簿上的文学和书法作结。

宋 李嵩《听阮图》局部

文人雅士不但品香吟香、广罗香方,且亲自研究制作合香、香丸、香饼等,还形成了香学的研究,至今留存有洪刍《香谱》、叶廷珪的《名香谱》。其中香品,单香材即有沉、檀、龙脑、安息、零陵、甘松、乳、藿、苏合、降真、金颜、茅、麝之类,将这些香材按照“合香方”调和在一起,称作“合香”,有香饼、香丸、香篆、末香等。李清照词中所提及的“瑞脑香”,就是一种加入“脑子”后印成瑞兽形状的香品,其“合香方”及合香方法《香谱》中都有记载。

宋 黄庭坚 《药方帖》

在崇尚雅生活的宋代,通常贵客登门,主人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香丸等,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曾几何时,燕居焚香,古代文人骚客把盏闻香的生活意趣,带着一缕香的温馨渐行渐远。时至今日,众多雅士藏香、品香、赏香,在一方香炉之间,品茗雅谈。体味平静的悠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